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8节 外交立场 (2 / 6)
德国最为不甘心的便是在殖民地上的全面受制于英国。到力世纪初,德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德国海外市场狭尤其是殖民地面积少,这是制约德国经济进一步展的一大障碍。
,哟年任宰相的皮洛夫曾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6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所谓阳光下的的盘,最为突出的除了非洲争夸,便是中近东富庶之地。
德国**野心勃勃,扬言要开足马力,开到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里去。
“巴格达铁路将替我们开辟到伊朗和阿富汗的道路。而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
德再修建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损害了英国在中东的利益,并威胁到英属印度。
英、法、俄、德关于这条铁路最终是否修到科着特,是否延伸到波斯湾腹地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协约国甚至不惜全力支持巴尔干同盟,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掠夺土耳其的地盘。
英国恨不得将土耳其的土地限制在君士坦丁堡一隅,然后德国就失去了在土耳其的特殊军事与政治基础,解决了一大心腹大患。
李秉衡很清楚,这条铁路是中国的唯一机会,列强不可能放弃在华权益,甚至不惜一战。除非在这条铁路上给英国、俄国施压,并且以埃及与苏丹的问题来对英强硬,才有一丝希望。
陈友仁相当满意的是,经过谈判,德国方面同意由南华加入到科尼亚到科威特之间铁路修建,他是清楚李秉衡的意图的,所以过了这一关,等于成功了一半。能在自己手上尽可能的收回列强特权,也是光宗耀祖之事。
他也清楚这次谈判列强并没有多少的诚意,而是抱着拖延的心思,甚至是想在与南京政府的谈判中占得先机,逼迫南京政府不再坚持收回租界与租界地,重新确立在华利益。
他们不过是想着是否可以让南京政府接受满清所遗留下来的一切,即便这不太现实。但到手的哪有这么轻易吐出去的道理。
袁世凯北洋集团还不够强大,如果他足够强大,朱尔典甚至不愿意与南京方面有任何的接触,现在失去的,将来总能拿回来。
李秉衡正是基于列强的这种心理,才故意让袁世凯顺利的在北京安坐,甚至总揽大权,现在南方政府从列强手中强行收回的,列强就会指望着袁世凯帮他们夺回来,甚至给他们更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