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上海与伦敦同时捞金 (5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6节 上海与伦敦同时捞金 (5 / 5)
        照李秉衡看来,廖仲恺这样的高管拿三千两的月薪还算是极低的,南洋有些高级技师也有这么多,开始他是想给他们夫妇些股份,但是被严词拒绝,想不到连自己应得的钱也要拿出来作为公益之用。

        想到原本历史上廖仲恺明知有人要于己不利,甚至友人连何时何地的确切消息都通报了他,他仍然坚持出面主持各项事务,被刺杀的隔夜还在为黄埔军校的资金奔忙筹集。忍不住长叹一声,中国人就是如此,喜欢排除异己,甚至动用武力置于死地。

        中国的精英阶层太少了,更加经不起自己内斗损耗,凡是有想开此先河的,都要问问李秉衡的刀利不利。

        “银行与工商业本然就有绝大笑系,工商业达,银行便可达。故银行对于工商业之投资,自系天职。而投资之目的则有二,一为专谋营业上之利益;二为助长工商事业之展。如今对于工商事业的投资,正是迫不及待的,只是为何要牵扯上教育与公益,乃是为将来的民族工业试心所用?”

        还没上楼,只听得楼上一今年轻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说道。

        “何为试心?”一个略显沉稳的声音问道。

        那个慷慨激昂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在南洋学习过,直到那里的规矩。

        银行对优秀的有良好口碑的实业。直接投资入股。在贷款方面也分为数个档次,从高到低,贷款数量、期限、利息都有很大的区别。越是热心公益、赞助教育并且遵守南洋的行业法规,并且致力于投资人才的培养,技术的研的,可以享有相当优惠的贷款方案。可以说,这样的实业,只要自身不生大的变动。崛起是必然的,国家在支持着它。而银行也根据这些华人资本家的过往与口碑编订成册,将来根据实业的运营与盈利决定今后的融资方案。这就使得南洋的民族资本家争先恐后的襄助教育、公益,投资于人才培养与自身展,在南洋你看不到纸醉金迷奢华顾靡,有的尽是积极奋,昂向上。国家风气为之一振,民族精神为之高起。”

        “而且,李光华此人深谋远虑。将南洋庞大的资本集中于兰芳国家银行、光华银行为的银行团手中。并且限制了外国银行的业务,打击了与外国银行勾结的买办阶级,打击不听国家号令的钱庄与票号,使得民间的资本尽数集中在几家大银行,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钱庄与金融机构。南洋在金融市场上的监管与控制,是应该让我们好好学学的。”

        那行,沉稳的声音继续问道:“如此一来,南洋的资本倒的确是可以集中起来让国家加以引导,那么。南洋的那些富豪呢?有不少富可敌国但深藏不露的华商呢?他们盘根错节。技枝叶叶,脉络广布,掌握的资本也是可观非常的,难以为南华国家所尽用。”

        “嘿嘿,这你们就不知道李光华的手段了。”那行小年轻的声音笑起来也是铿锵有力,信心实足,“我虽在南洋才几月,但见了太多的变迁。当初兰芳初建,许多势力蠢蠢欲动,李光华先在金融市场上大动干戈,买办阶级灰飞烟灭,钱庄票号与投机商人损失惨重,顽固派保守派富商们也是大伤元气,凡是想用资本与阴谋向兰芳国起挑战的,纷纷被击倒,而且一败涂地。接着又清算帮派势力、地方恶霸,从经济到政治,种种手段,叹为观止。许多世家大族,巨商大佬争相投靠。那位年轻的总理也没亏待他们。将他们的资本引入了许多新兴产业。现在南洋有个工业规划与展委员会,权力极大,对南洋的工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边正在搞什么工业体系大规划”五年计利什么。想要在几年后赶上欧州列强国家。”

        “若是从前,我是断然不信的,如今我亲自负责基金会,见惯了平生不敢想之事,倒是对南洋有些期待。”

        屋内中人对南洋也大有兴趣。纷纷追问南洋的展情景,那年轻声音捡了几件大事讲了,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浑然不知时间流逝。

        李秉衡在外面也是倾听许久,只觉得这年轻人对经济金融很有见地。忍不住想见上一见,不知道国内也出了如此人物,而且也在南洋待过。却没有现人才。龙起苍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