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711章 泰山封禅 (2 / 4)
其实质则为巩固皇权,**,带有一种君权神授的意味。
泰山脚下,已经搭建了一座大殿,子偃就在这里召见了齐鲁之地,那些博学多识的儒生。
“诸位,朕召汝等来此的目的,汝等应该知晓。”子偃高坐上位,一股子不怒自威的王者气势油然而生,说道,“帝国已经成立十周年,朕欲在泰山封禅,告祭上苍,颂扬帝国之丰功伟业却是不知应用何种礼仪较好?”
这时,一名精神抖擞,眼泛精光的中年儒生起身道“陛下,泰山封禅,古来有之。伏羲、神农、炎帝等上古圣贤,皆封禅于泰山陛下可以效仿古制,要用蒲草将车轮子包起来,以免损伤山上的一草一木。然后扫地而祭,用其简易。”
“不可。”
子偃还没说话,在一侧的邹衍便出来反驳道“这显然只是上古时代祭祀山神或祭天仪式的缩影,过于简陋。陛下如今威加海内,帝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功盖三皇五帝,礼仪怎可从简?”
子偃颔首道“今时不同往日,值此帝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朕于泰山封禅,却不可效仿古人也。”
子偃此番在泰山封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如同历史上的秦始皇一般,达到君权神授,皇帝受命于天的目的,顺便笼络一下齐鲁子弟的心。
自古以来,在泰山封禅的人不可计数。
春秋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即天帝不承认而阻止;鲁之季孙氏亦有泰山之旅,结果被孔子所讥,理由是资格不够。
可以说,此时的封禅泰山至少已成为齐鲁士人心目中一统天下的帝王所行的国家大典。也就是说代周而帝的统治者必须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方可得到天帝的认可,成为天下新的君主。
这种理论起码已成为齐鲁大地共识,得到齐鲁士大夫的认同,寄托了他们渴望统一,渴望天下共主再生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
那个中年儒生又道“陛下,若是封禅大典要办得隆重,可先开辟车道,直达泰山,陛下至泰山之顶立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禅礼。如此,封禅之礼可成也”
“这至少需数日之功吧?”子偃蹙眉道。
“这正是草民要说的。”中年儒生回答道,“封禅之礼当隆重,慎之又慎,以显示陛下敬畏上天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在车道开辟期间,陛下可以在泰山附近的高县斋戒沐浴十日,表示郑重如此,上苍方能庇护帝国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陛下之江山传之万世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