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亲身犯险 资教寺勇救袁镛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亲身犯险 资教寺勇救袁镛 (3 / 3)
        计定就果断行动,由陈复带领大部分士兵从田间绕过石塘山去抢桥头,张镝等五人骑马沿原路向寺西侧走。

        石塘山虽然低矮,但草木茂密,荆棘丛生,令之前逃回的元兵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才翻越至山前,进资教寺报讯。此时陈复已带人小跑着绕过小山丘,守住了寺东小石桥。张镝也率骑兵从官道到了寺西,离寺门百步齐声呼喊:“尔等已被包围,快放了袁先生,可饶得狗命!”

        寺中十一骑蜂拥出来,张镝等人看去,见最后有一人被绑缚马上,被人押着,正是袁镛,暗暗庆幸他尚未死。

        众元兵出了寺门远远与张镝等人对峙,张镝心中也有些没底,因为西侧方向除了自己这五骑以外别无人马,若是元骑强冲过来肯定阻挡不住,只能寄望于敌人忌惮伏兵,不敢往西。于是五人更大声嚷叫:“快放人,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元兵果被虚张声势迷惑,戒备着往东而去,张镝等人也远远吊着跟上。

        接近石桥边,见陈复等人严阵以待,元兵又只得止步,进退不得,十一骑围城一个圈,双方又僵持起来。

        过了一刻钟,有一元兵出列喊话,表示愿意放人,但需桥对岸的弓弩手退后百步。张镝不肯,只许退五十步,元兵们只能同意,将袁镛解开绳索放下马来,张镝也示意陈复后退。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十一骑元军拉开长长的队列过石桥走上官道,先是小步跑,看看脱离了危险区才快速奔驰起来。

        见敌骑跑远,张镝长嘘一口气,上前去见袁镛,只见袁镛满脸燎泡、须发皆焦,惊问缘故,便听袁镛说起这日经过。

        就跟张镝猜测的一样,原来就是在这一日上午,赵孟传以商议军情为由请袁镛到府衙议事。谈论起前方军情,赵孟传先是说定海张世杰的大军已经南撤,庆元孤城难守。有意无意试探袁镛的态度,只是没有明说想要投降而已。袁镛的态度当然是明确的,尽忠守节,绝无二志。

        见无法轻易撼动袁镛的心志,赵孟传改变套路,表示坚决抗敌,只不过兵马未集,准备工作很不充分,只怕敌人突至来不及措置。又道上万元军已过钱塘,主力前出慈溪车厩,先锋游骑十八人逼近到鄞县资教寺。把情况说的万分危急,就提出需要一人学那古时的仁人义士,晓谕敌人,以为缓兵之计。

        一时间却找不到忠勇敢任之人,长吁短叹,袁镛听后慨然自许,西行来见元骑。可惜事情明摆着,与虎谋皮没有可能,不仅说不动元骑,元骑反而欲逼迫他投降。袁镛早做好死节准备,愤然责骂,元骑恼怒,想着法子折磨他。用火烧着他的胡须,须发皆焦,袁镛愈发怒骂,元骑本要再用刑,正好张镝引军来,这才得救。

        人虽救下,但庆元已危,袁镛前脚才出城,后脚城门就关了,这绝不可能是巧合,显然是早有准备。甚至在诓骗袁镛之前就已经与元军勾搭上了,否则他又如何这么清楚元军动向?

        袁镛一开始慨然自许,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也没有细想其中的猫腻。现在这么一分析,什么都清楚了,先是大惊失色,随之又勃然大怒,他怒赵、谢二人无耻卖友,怒自己天真可欺,更怒在国家危亡之际还有这么多蝇营狗苟之事。

        为今之计,必欲尽快返回庆元,只恐城中也已经发生大变,戴增伯等带兵将领还不知赵孟传等人的奸谋,只恐赵、谢等贼再采取进一步行动,那么城中两千多士兵的处境也堪忧了。

        张镝之前已经派人急往昌国让胡隶派兵来援,但两地隔着几十里海路,也没那么快到,当务之急是速回庆元,挫败赵孟传的阴谋,挽回局势,赶在大批元军到来之前稳定住全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