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读书人的风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读书人的风骨
  隋玄帝的一道道旨意,将自己与陈公瑾的君臣情谊尽数抛弃。隋玄帝是个好皇帝,他继位以来勤于朝政,励精图治,使得大隋王朝重新走上了正轨。尽管有外患,可他有自信去应对,但他接受不了一个可以煽动所有大臣的人,一个权势几乎在他之上的人。

  一直以来,隋玄帝认为陈公瑾是绝对忠于自己的,可这一件事让隋玄帝明白,陈公瑾忠于的是大隋王朝,忠于的是天下的百姓,而不是忠于君王!所以,他的权势必须交出来,如果不主动交出,那就夺走他手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武器!

  此时渤海境内。

  在从探子手中得知隋玄帝的诏书内容后,黄寅自嘲一笑,果然,天下有风骨的读书人活的都不自在,只有自己这种没了风骨的读书人,才会不用担心那么多其他的事情。黄寅摇了摇头后,挥退了探子,前往渤海王府。

  黄寅依旧是一身粗布衣衫,来到渤海王府,与府上的奢华格格不入,但渤海王得知黄寅来到,仍远远相迎,让其共坐两侧主位,黄寅也并未迁就,而是直接开口道:“据京中探子来报,洛阳的那位已经正式开始与陈公瑾撕破脸皮了,此时是谋大事的好时机!”

  渤海王听后,道“先生不是曾说不让我操之过急,待南疆战事即将结束后再图大事,如今是何良机?”

  黄寅缓缓说道“陛下刚登位时,对陈公瑾恭恭敬敬,视为帝师,所给予的恩赐,足见对其尊敬,且表达对先帝前盛世的向往,誓言带大隋重回往日风光。陈公瑾等一干大臣,希望陛下能善始慎终,身居于高大舒适的宫殿时,能想到守边塞的阵亡将士,魂魄不能安息;享受宫廷的美餐时,能想到天下很多百姓连麦子稀饭都没摆上一碗;做到储才防败,克俭克勤。陛下也确实如他们所愿,一直以来办事小心谨慎,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大臣们也相信皇室列祖列宗都会在冥冥之中帮助陛下中兴。可陛下随着越来越像明君发展,那么自然不能一直忍受身边有一个权势过大的臣子。陛下本身的缺点就是决策不够灵活、明达,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打压许多先前官员成立的派系,却不敢直接去拔出几个领头的朝堂毒瘤,使众多老成的官吏离职而去。南疆一事之前的表态,又让许多英雄豪杰裹足不前。当初王爷冒抗命之弥天大罪发兵相助南疆,换来了现在在百姓中越来越高的声望,得民心者得天下,天命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转移。洛阳兵力储备此时也是最为松懈,徐龙骑远在平阳,朝中大将因为先帝的昏庸导致青黄不接,只有杨超可大用。不过既然陛下已经对陈公瑾动手,那么杨超作为陈公瑾的羽翼,也不会再被陛下重用。”

  黄寅顿了顿,又说“此时南疆战事异常激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即便陈公瑾不施压陛下,陛下也会在不久后发兵南疆,只不过那应该是在南疆将士全部阵亡之后了。南疆的血性是元国想不到的,而元国的疯狂也是所有人没料到的,那的战事不会一下子结束,会像一个无底洞一样,让朝廷越来越多的兵力和注意力转移过去。我们起事后可舍掉整个南疆,必要时还可以联系元国做一些交易,来帮助我们图大事。”

  渤海王听后,道“先生大才,天下之事尽在先生掌握中。他日我若成事,必奉先生帝师!”

  黄寅听后只是笑言愿祝渤海王成就一番霸业,随后起身告退。入夜后,黄寅望着漆黑的天空,想起自己当年也曾胸怀壮志,饱读圣贤书,自认为有读书人的风骨,誓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可后来经历了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后,他明白有风骨的读书人可以有,但有风骨的官员不可有。想到这,黄寅自嘲笑了笑,自语道“我非读书人,我辈真小人。这天下,终究是要不破不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