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帝国缝补者的传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帝国缝补者的传承
        天佑七年十二月,监天寺宋玉因编纂新历懈怠,撤去监寺之职,贬为庶民,封炼丹宫重阳真人王阳为新监寺。

        圣旨颁布,当朝首辅徐亮跪于炼丹宫外足足五个时辰,请求收回成命。怎奈明帝根本不接见他,仍与道士求仙问道,最后下令命人将徐亮搀扶回府。

        徐亮回府大病一场,口中呼道:天行不公,诸仕蒙蔽,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可即便朝中有人叹息,也没有去替徐亮继续恳请皇上收回成命的大臣。

        徐亮病好后,掩面大哭,言朝中无一有识之人,皆为稚童。

        而在徐亮痛骂百官之后,京中一贫寒学子本想离京而去,听徐亮所做所言后,转头向徐亮府上走去。行至徐亮府上,见管家后言明自己求见徐亮,管家见其虽身着贫寒,谈吐却非同常人,遂禀报徐亮。

        徐亮听完管家所说之后,心怀疑惑的接见那名学子,问其是谁,所求见自己何事。

        那学子见徐亮后,不卑不亢道:“在下陈公瑾仅是一明年初春参加进士科举的寒子。听闻首辅大人所做所言,心生钦佩。朝廷诸公皆不见宋玉之才之野心,只因新历便被道人顶去监寺之职。本该此次喊冤,却反道悄无声息,监天寺众生也都缄默。宋玉仿佛早早知晓,甚至可能是他所谋划。再说道士竟做得朝廷命官,监天寺新历之事也由道士来做,百官竟无一出声。首辅大人稚童评价,当真是妥帖无比。在下前来,想拜入首辅门下,得一扫掉朝堂乌烟的机会。”

        徐亮听后,拉住陈公瑾之手久久不放,说:“枉百官久食俸禄却蒙蔽双眼,不及汝十之二三。想不到天无绝人之路,送来你这般大才!以后你且住于我府上,你我师生相称,待明年科举及第之后,我定会保你入翰林院,待以资历入阁。”

        陈公瑾向徐亮行拜师之礼后,徐亮终于露出久违之笑:这天下,总算迎来了又一个清醒的缝补者,老师,我终于也找到了下一个传承者。

        再说宋玉接旨后,心中对渤海王那从未谋面的谋士越发有分高下,定生死之心。宋玉离开监天寺第二天,去往翰林院见杨瑾,杨瑾笑道:“你这老贼,手都伸到皇上的炼丹宫去了?想不到你居然还有这种手段。”

        宋玉答道:“实不相瞒,此事并不是我在背后操作,而是另一个人。我这次来,不指望你能随我南去一同追随豫南王,但你大半截身子入土了,你忍心你的兵书同你一起去地下,而不得传世?再说,加上兵书和你那个所谓的人情,要我帮你做那种冒险的事,怎么算都是你赚了。”

        杨瑾笑骂道:“就知道你这个老贼不肯吃亏。你所谋之事,你我皆心知肚明,我那个要求对你来说,如果你所谋之事真成了,也是顺手而为。兵书你拿去便拿去,反正你觊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让你拿走以后我也可以远离你,过个安稳日子。”

        说完,杨瑾同宋玉到他的居所,拿出这些年他潜心所著的《七国十四策》交给了宋玉。宋玉向杨瑾一拜,杨瑾笑骂到:“少跟我在这作态,抓紧回家准备酒席去,拿了我的书今晚若是不拿出好酒招待,看我不收拾你!”

        宋玉也是大笑道定少不了他的美酒,随后便告辞杨瑾回到家中准备酒席。

        而宋玉所求的《七国十四策》,后一人得其全部精华,又加上自身感悟和经历,重作《兵法三十六计》,将作者定为杨瑾之名,自己仅有“仰杨瑾之大才,愧于同立书者”一句,连姓名都未曾留下。

        后世兵法研究者因其兵法不拘一格,用兵宛如鬼怪出没,称其鬼谷子,尊其为兵圣,杨瑾为兵仙。《兵法三十六计》成为传世巨著,为后世将帅必读之典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