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坑塘碧荷荡漾,田里稻花飘香,乡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坑塘碧荷荡漾,田里稻花飘香,乡间
  经过单老爷数年教授乡里文化、传授南方水稻、莲藕种植技术,加之没有了内战,三姓庄居然到处呈现出芦稻相映,荷菱飘香,鱼虾蟹藕丰收的景象,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映衬盛开的荷花,微风吹拂,清香四溢,灿如云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丽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种植水稻、莲藕的技术在三姓庄大获成功。彻底改变了明朝初年古运河畔的荒芜萧瑟景况,三姓庄的村落得以扩展,规模扩大了不少,人口也有四百多了,房舍有一百多个院落,三姓庄也开始孕育了自己的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祥和局面。

  三姓庄的孩子们该上学的由单家免费义务教授,村民有田的耕种自家田地,没有田地的租种单家的田地,农闲时有手艺的村民还可以耍点手艺赚点零花钱,人们有饭吃、有衣穿,能够受到教育,三姓庄没有了戾气,人们开始向往高尚的生活了,张家和韩家的关系也趋于和缓了,由于三姓庄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村民来源构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姓庄美食。

  三姓庄大烀饼。确切的说,应该是三姓庄的韩家人发明的大烀饼,韩家人从河南来到静海三姓庄后,也有过苦日子,在吃喝为难的时候,就捉摸着怎么渡荒和节省粮食,韩家人就把河南新密老家的一些吃食的做法,结合三姓庄的物产特点,自行研制出来的,三姓庄的妇人都谙熟此技法,后来逐渐传播到运河两岸百余里。

  在大烀饼的各色品种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榆钱高粱面大烀饼。其做法是这样的,高粱面要选用朝天红制作,朝天红是大高粱的一种,生长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至少要130天,这个品种耐盐碱、耐瘠薄、即耐干旱又耐涝,只是产量不太高,待到成熟时,一只只通红通红的谷穗直立立的冲向天空,像火又像炬,像要挣脱束缚奔向自由的新生命,三姓庄在没有旱田改造水田以前大多种植这个品种,最先制作大烀饼的韩家人把高粱收获后,去壳晒干,在碾子上碾碎,用箩筛过后待用。

  当时的大运河两岸,生长着不少的大榆树和大柳树,至于是什么人种的,什么时候种的,没有多少知道,也没有什么人关心,但人们都知道这些大树是官家的,不是哪家哪户的,是岸边所有百姓都可以享用的,只是你不能把树祸害死,你可以在它的怀抱下乘凉、避雨,你可以吃它的叶、吃它的嫩芽,甚至你可以折断它的枝杈,做家里农具的把柄,做饭的擀面杖,岸边的这些大树就这样滋养、包容、守望着两岸的人们,守护着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每年的清明时分,大榆树的榆钱开始萌发了,最先是韩家人,而后几乎是三姓庄的全体妇人,带领着小孩子们开始在大榆树上捋榆钱,他们把当天捋到的榆钱和朝天红的高粱面和到一起,放上些盐,再摊到烧热的大铁锅上,用手边摊边按压,就像是给大铁锅穿上一层猪皮厚的衣服一样,摊完按平整后,盖上锅盖,细火再烧一会儿就算得了,用铁铲把大烀饼从大铁锅中铲出,放在用高粱梃子做的盖顶上,下面是金黄金黄的,上面是翠绿翠绿的,闻到、看到的人无不是垂涎欲滴,以大快朵颐为快。

  还有一种美食谁也说不出是单家、还是张家亦或是韩家发明的,但三姓庄的人们都会做,是三姓庄的村民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必须有的主打菜,这就是荷叶坛子肉。

  荷叶坛子肉的主要原料肉可以是羊肉,也可以是猪肉,最好是稍微肥一点的羊肋条肉或是猪五花肉,先用开水把切好的肉冒一下,肉块不能太小,像猪腰子一样大小最好,根据自己家要炖的肉的多少,找一个大小合适的瓷坛子,把已经冒好的肉码放在坛子里,最肥的肉放在最下面,然后放入酱豆腐、花椒、大料、大葱、大蒜、鲜姜,最后倒入清酱,也就是现在的酱油,再用荷叶把坛子口封上,最后用黄泥糊在荷叶上,把坛子口封严实。下一步就是用火了,将装了肉的坛子用砖头或者石头架起来,在坛子底下用麦秸小火慢慢烧到坛子顶部的黄泥干透了,再在坛子下面和周围用麦糠堆起来,用麦糠的暗火煲烤坛子一个时辰,一坛香喷喷的三姓庄坛子肉就大功告成了,奇香无比,什么佛跳墙啊、红烧肉啊,在三姓庄坛子肉面前那是真的不值得一提,三姓庄坛子肉无论从色香味,还是从当年村民的实惠程度方面可以说是华夏一绝了。

  三姓庄人们在单家的影响和带领下,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旱作农业全面改造成莲藕和水稻种植后,还创造出了桑基鱼塘的种植模式,外面的人走进三姓庄的地域,就感觉是到了江南,这里有飘香的稻米、雪白的莲藕、活蹦乱跳的淡水鱼、还有碧绿的桑树园,三姓庄的蚕养殖和蚕制品,真真切切具有三姓庄的特色,区别于江南,三姓庄养蚕不是用来缫丝,而是待到蚕成熟即将作茧时,把茧放在预先剪好的纸张上,茧就按照纸张的性状,织出精美的蚕丝被、蚕丝棉袄等各种即轻薄又御寒的保暖御寒的制品。

  大明朝中叶的三姓庄由于得天独厚的风水和单家带来的书香之气,徜徉在祥和、幸福、富裕、文明的氛围中,大运河紧紧的怀抱着、佑护着三姓庄,三姓庄像个孩子般的依偎在大运河母亲的怀中,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着,像大运河流淌的河水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永远,永远。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