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张家出了锦衣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张家出了锦衣卫
  大运河的河水还是那样日夜不息的由南向北的淌着、流着,她怀抱中的三姓庄就像母腹中的婴儿般成长着,从韩家刚刚来时的几个人,到张家来时的数十人,再到单家来时的总计百余人,发展到大明宣德八年时,已经是二百多人的一个庄子了,并且由于单家的乐善好施、为人厚道和崇尚文化,三姓庄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即使是已经家道破落的韩家,因为有了一门劁猪剡蛋手艺行走四方,得以糊口,也被十里八乡的人们认为是能耐人,至于张家可是更加名声鹊起,为什么呢?因为三军户张家代役的三个军士儿子中,有两个被镇抚司招入锦衣卫。

  说起这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可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他们制造的冤假错案多了去了,干得阴险恐怖的缺德事数也数不清,大明朝自朱重八设立锦衣卫,到后来感觉这东西太不是东西了,在洪武二十年,朱重八下令撤掉锦衣卫,再到朱重八她儿子朱棣靖康之变成功篡得皇位,朱棣重拾他爹的衣钵建立锦衣卫之后,这个狗东西锦衣卫就一直伴随到大明朝灭亡,在大明朝200余年的历史中,锦衣卫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它听命于皇帝,对加强皇权居功赫赫,又因恃权妄为而劣迹斑斑;它力图维护明朝的统治,却又为明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挑选进入锦衣卫的张家两个儿子,一个是小张家的儿子,一个是大张家的儿子,都被分配到了北镇抚司,这北镇抚司是干什么的,北镇抚司专掌诏狱,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任何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官吏军民都在他们的侦缉和惩治范围之内,权势极大,地位特殊,一句话,了不得。哥俩个虽然不在一个当官的手下当差,但也经常打头碰脸,有时还在一起谈起家乡三姓庄,念叨念叨他们的家人、村里的单家和韩家等等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其实啊,这二位“力士”的出生地都不是三姓庄,不过,在他们的心中三姓庄已经确然是他们的根了,是他们的家乡了。他们在锦衣卫都获得了“力士”的封号,想当年,在一般的卫所参军的军士们称呼都是“军卒”,别看这“力士”和“军卒”都是当兵的,可是这“力士”在大明朝的地位和“军卒”是大大的不同,“力士”享有的特权可不一般,甚至,连“力士”的家人地方官都对其敬畏三分。

  “二子,最近忙什么呢?听说西四牌楼那儿新开了一酒家,咱去喝两杯?”张老大对小张家的儿子说,这小张家代役的是家里的二儿子,小名就叫二子,小张家老大有点不机灵,张三奶奶没有舍得让老大代役充军。这张老大就是大张家张奶奶的大儿子。三个军户张家的人受已经过世的三个老军士的影响,都酷爱喝酒,说句不好听的话,酒比他亲爹都亲,并且这种喝酒的基因一直贯穿下去了,张家在能喝酒方面是既出过风头、占过响应,也吃过大亏。

  那是二子刚刚被招入锦衣卫的时候,一个从京都卫军选拔招募来的力士和二子斗酒,二子自恃酒量大不含糊。黑瓷碗一个挨着一个,摆满整整一个扁担长,每个黑瓷碗都倒满通州二锅头,二子和京都力士轮流喝,把个京都力士喝得拉了一裤子屎,尿了一地,在众军士中出尽了洋相,献了大丑,而二子呢,又显能、又肆无忌惮,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豪气,自己又多喝了两碗,喝完后不但没事,还哼起了湖北民间小调,真是好不张扬。二子哪里知道,这个力士和太监统领是本家,没有出一个月,太监统领命令北镇抚司找了二子个差错,把个二子好好的收拾了一顿,给二子一顿三十大板,打得二子是皮开肉绽,要是没有张老大静心照顾,恐怕都有生命危险,不过最后还是活下来了。据说,后来二子没有后代就是这顿板子给打残的。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山东乐陵县的蔡家自从发达后,一开始还能够比较淡定,谨小慎微、内敛,做事情前思后想、不猖狂,后来就有点膨胀了,特别是和徐达家族攀上亲戚后,就有点有恃无恐了,大有“穷人乍富、小婆子扶正、团子媳妇大长精”的做派了。这不是嘛,因为宫廷官员的尔虞我诈和相互倾轧与排挤,蔡家被卷入了官宦斗争的漩涡。蔡家被锦衣卫盯上了,负责监视、收集蔡家罪证的任务,恰好落在了张老大的身上。那个封建年代的所有官吏和当差的没有几个好东西,虽然也有所谓德才兼备,稍微好点的官家人,但那大多都是后来的江湖艺人和朝廷为了某种需要长期美化出来的,实际上没有书上说的、戏里唱的那么好,你用后脑勺都能想的出来,在一个大染缸里怎么能够捞出白十斤布呢。

  这张老大看上去,不像二子那样浑身的恶相,有点憨厚,但长期随同锦衣卫的人混事,揩油、敲诈的手段也学得有模有样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老大截获了蔡家老大的一封书信,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蔡家和皇上要打压的帮派是一伙的。但张老大和二子秘密商议后,决定不把此信上交锦衣卫北镇抚司,而是,要把此信当成敲诈蔡家的摇钱树,当成长期喝酒酒钱的来路。

  张家哥俩个,用截获的书信隔三差五的就敲诈一次蔡家,蔡家也想不出一个一了百了的什么好方法,让张哥俩个两个摆弄的是十分的难受、不自在,如鲠在喉。唉!没有办法,蔡家不敢用咄咄逼人的硬办法,只能采用绥靖政策,和张家哥俩个套近乎。蔡家在和张家哥俩的接触中,知道了原来他们来自静海的三姓庄,就试探着问,三姓庄可否有姓单的,姓单的家族和张家家族关系如何时。蔡家终于得知,原来,单家在三姓庄威信很高,对本庄村民都很友善,平日里,只要单家老爷说出的事情,大家都给面子,哪怕村民自己吃点亏,也听从单老爷的,当然,单老爷也一定不让人家受了委屈。

  蔡家老爷有了主意,不能让张家这两个小兔崽子长期敲诈下去,“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让人牵制的滋味不好受啊。可转念一想,又有点犹豫了,当年错怪了人家单家父子二人,对不起人家啊!怎么好意思找人家啊。琢磨来琢磨去,又觉得这单老爷是厚道人,如果这事求到他,他一定会帮忙的,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吧。蔡家老爷一边想着,一边拿起笔,要给单老爷亲笔书信一封。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