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续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续4
  “多谢王千户,我觉得把张韩屯改名单家庄略有不妥,这个屯子毕竟有名子了,我单家来了,给人家改了名子,有点霸气了,再说,名子嘛就是一个记号而已,不必太过用心。”

  “那不行,屯子的名子必须改,不然对不起单老爷,不改也让人瞧不起我王千户。”王千户斩钉截铁的说,这王千户给张韩屯改名是一箭双雕,既是讨好了单老爷,也给了韩家和张家一个下马威。

  其实,张韩屯的韩家、张家都和王千户有渊源,有着扯不清理还乱的各种关系,韩家已故一世祖韩先郎,在没有定居张韩屯前,就在任丘的吕公堡村和王千户相识了,并且,韩家落户张韩屯王千户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当然,韩先郎在银子方面也没有亏待王千户,只是到后来,军户小张家和韩家因为二赖子和翠秀的事打官司,韩家的大赖子太势力,不怎么把王千户放在眼里,有银子一个劲的往衙门花,八年官司的后期几乎一个铜钱都没有花给王千户,王千户一提起韩家,就大骂其忘恩负义,所以,有机会他是要给韩家点颜色看看的。至于张家,王千户和二张家、小张家没有恩怨和纠葛,倒是和大张家有点过意不去。

  还是永乐**的事了,王千户走时运成了能量超大的人物,突然间心血来潮,要纳妾,纳妾在明朝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有钱养得起就纳呗,其实啊,王千户吕公堡的那个齐氏媳妇好着呢,非常贤惠,由于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还识文断字,王千户爆发后,就是想换换口味,来个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吃吃,可偏偏阴差阳错地又看上了军户张韩屯的大张家的二闺女,人家大张家不干啊,不同意啊,人家一个十九岁的黄花大闺女,给那么一个小军官做二房,怎么着也不合适啊,要是这门亲成了,以后,军户大张家怎么在运河岸边混啊,也许是五十七、八岁的王千户正值更年期,就是非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大张家的二闺女弄到手,就看上人家了。王千户打点天津右卫指挥使,让指挥使给王千户和大张家保媒拉线,大张家一面推托,一面急急忙忙在静海的吕官屯,给二闺女找了个合适的主儿嫁了。这事把王千户气得不得了,一是三十两银子白白的花在了指挥使身上,没有什么收获,二是这大张家太不识抬举了。

  单老爷全家搬到了张韩屯的新宅子,家人从韩家和张家处买来冬天取暖的柴火,住人屋子里的火炕烧得暖暖和和,一家人是其乐融融。单老爷不喜欢无节制的喝乱酒,也不好结交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等,但非常重视乡邻的关系,并愿意为四乡八邻的人们服务。单老爷在新宅子住下的第二天就写了四封书信,差人送与大张家、二张家、小张家和韩家,四封书信内容大体相同,除了通常的客套之外,主要表明如下几个意思,一是真诚愿意和各家友好相处,二是张韩屯的人们,不论年老年幼,有愿意来单家书堂识字读书的,一律分文不取,三是明年开春有愿意种植水稻的,单老爷无偿传授耕种方法,并赠送水稻种子。当时的张韩屯除了单家外,张家和韩家都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也不重视文化,单老爷这次要传授知识,张家和韩家还真是从心底里高兴,盼着自己家能出个识文断字的后代,尽管,单老爷的土地曾经是韩家和小张家的,小张家和韩家的人一踏上那块地就有莫名的失落感,但那也怪不得人家单家,是他们两家自己打官司搞败家的,是他们主动卖给了王千户,人家单家是从王千户手中买的。

  在单家书堂,单老爷教授乡里,一眨眼就过去一个多月了,眼看就要进入三九天了,因为张韩屯的人们不论年龄大小都没有文化,所以,大人小孩学得都一样,都是从《千字文》学起,郎朗的读书声倒也给张韩屯带来了些许书香气,人们的面貌和生活习性也有了要改观的迹象,人们不再只是议论韩家和小张家打官司的事了,甚至似乎忘却了张韩屯还有过二赖子和翠秀这个人,屯子里的人们,不论张家,还是韩家对单老爷和单家都崇敬有加,单家也从不搬弄是非,厚此薄彼,只要屯子里的人求到单家人写个书信什么的,是有求必应。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