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奇怪的信号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奇怪的信号 (2 / 3)
        索沙一号建造成功之后,人类能够实现更快的资源流通。单凭这一架运输机,所能运载的数量便是之前所有小型运输架加起来的十倍以上。

        普尔历6年10月,新卫星工程开始实施,它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已经全面具备。新卫星所要实现的功能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毕竟现在诺亚区的制造力还不支持太高的航天工程。

        普尔历6年11月,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进入尾声,这个大工程历时两年,才总算是落实下来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于人类来讲,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要不是之前有人工智能诺亚的技术支持,人类要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还至少要几十年的努力。

        不过有了完善的理论知识,想要把它实现便比较简单了。在诺亚方舟内部便有一个可控核聚变的反应堆,不过那个主要是应用于诺亚方舟在宇宙的航行,所以无论是在供能方式或是体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建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体积相对更大,虽说它的供能和之前那个相差不大,但是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安全性上都相对有提高。

        在未来的几年的时间里,诺亚文明的许多工作在有了新核聚变反应堆的支持下,效率将会更高。

        普尔历7年2月,新卫星建造完毕,经过了十几天的安全检验之后,于2月15日发射。

        新行星被命名诺亚二号卫星,虽说无论是功能还是寿命都比不过之前的一号卫星,但至少现在它对诺亚文明的帮助将会更大。在火箭的推动之下,诺亚二号卫星被平稳的送入到普尔行星的轨道之上,为诺亚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为了把这个卫星送上天,诺亚区可是耗费了很大的成本,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化学燃料,为了提供动力所制作出来的火箭是最大的成本消耗。而如果不采用化学燃料,而是利用可控核聚变引擎的话,不但能够节省成本,航天飞行器还能够往返与宇宙和地面。

        只不过要想把可控核聚变投入到航天中来,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挑战还是太大了。毕竟它们只能算是刚刚掌握这项技术,要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小型化已经是难题了,更别说投入多设备的应用中来。

        只不过对于这方面的应用,人类迟早会达到。

        新卫星进入轨道之后,立马进入工作,为诺亚区提供了普尔行星比较清晰的图片,同时也为之后全球的通信技术打下了基础。

        在诺亚二号卫星投入使用的后第二个月,位于诺亚方舟主控制台的技术人员突然从卫星接收到了奇怪的信号。这个技术人员带着疑惑,把所有的信号都记录下来,随后借助天书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个信号源在普尔行星的西赤诺洲,更详细来说,是位于赤道地区。

        “天书,帮我接通主席,我有重要的事情汇报!”这名技术人员分析了一步份之后,发现问题越来越不对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