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15章 卖面子,谈院线 (2 / 4)
“再说了,我做电影的方式,和邵氏的大片场制度完全不同,推崇非常开放的制片人制度,如果有资金愿意进来,乐见其成利益均沾。”
“这一点,也是我和邵氏的矛盾焦点,相信媒体早就介绍得大白天下了,我肯定不会朝令夕改。”
见邹闻怀没有反对,高弦满意地微微颔首。
当然了,邹闻怀的话,高弦只会选择相信一半。
在高弦看来,邹闻怀出走邵氏,根本原因就是公司正治斗争落败。只不过,邹闻怀本人一直拿理念不合当遮羞布,而媒体也热衷于这个纯洁高尚的理由。
所谓理念不合,就是在电影经营上,邹闻怀想推行制片人制度,而邵谊夫则继续坚持那套借鉴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模式,帮助自己缔造电影王国的大片场制度。
按照高弦的理解,邵氏的大片场制度,核心就是凭借强大的资源,建立和维持一套严格的规则,老板是至高无上的帝王,其他人都是打工仔,无权分享影片成功的红利,只能领固定的薪水。
还拿现阶段香江的顶级功夫明星王羽做例子,他初入邵氏时,月薪仅二百港元;后来涨到八百港元,另加每拍一部电影一千二百港元的片酬。
如此算下来,王羽每个月的平均收入,在六千港元左右。
另一方面,王羽为邵氏创下了巨额的票房收入,光是《独臂刀》和《独臂刀王》,每部票房就过百万港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就算没什么野心的人,也会心态失衡。何况,王羽还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儿。
针对这个弊端,邹闻怀还在邵氏的时候,便向邵谊夫建议,仿效好莱坞现在流行的分红制度,让大牌导演和演员享受分红,进而稳住人心。
邵谊夫在生意上本来就出名地精打细算,再加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已经一家独大地没有对手,自然无需担心手下的头牌被挖角,更不愿意多分钱给别人。
实质上,这里面存在着老板和雇员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