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御史台里多乌鸦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御史台里多乌鸦 (1 / 2)
        御史台是朝廷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所以百官对御史台无不忌惮。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御史们则被戏称为乌鸦嘴。如今的御史台外,照样还是种植着大量松柏,乌鸦依旧呱呱叫,御史们一样还是被戏称为乌鸦嘴。御史台的人一直想搬离这里,但是这是先帝唐庄宗选好的地址,先帝已去,他的旨意成了不可更改的规矩,所以,御史台的人每当向皇帝提及搬迁意愿时,皇帝都推脱到先帝身上,先帝的遗旨不可违,御史台只能和乌鸦呆在一起。其实,先帝唐庄宗李存勖本身就是一个戏子,善于插科打诨,他将御史台和乌鸦放在一处,完全是出于戏谑之心。朝廷上下对他的想法谁人不知?只是不想触逆鳞罢了。而到了李从珂这一代,因为藩镇割据,多如牛毛,所以对御史台的依仗非常大,需要御史台来监督制约节度使的权力。按理说,御史台应该十分受重视,但是李从珂也是一个玩制衡的高手,他还是把御史台和乌鸦放在一起,让官员讽刺御史台的人,以消解他们的怨气。

        韦天养被赵德均捉拿后,就被关在了御史台的诏狱里。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副长官是御史中丞,领导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其中,只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才能列席朝堂会议,面对皇帝,余下三个都负有监察百官的责任,但是各有侧重点,侍御史主要负责行动抓捕,殿中侍御史主要负责监察京官,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

        在藩镇割据还没有兴起的时候,监察御史是一个清闲的工作,只要呆在京城,派驻属下到各个州县视察一下,酒足饭饱了,就可以拍屁股走人了。但是繁镇割据猖獗的时候,没有人比监察御史更忙了,他需要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州池,宣扬朝廷的政策,软硬兼施,或怀柔或威胁,总之是要想要各种办法,让地方衙门不要脱离朝廷。

        当然,也不排除皇帝觉得哪个藩镇节度使是一个刺头,想要除掉他,就要利用监察御史来借刀杀人。赵德均当初被派驻幽州监督韦天养,也是李从珂利用的一把刀而已。这把刀价值不大,折就折了。如今,这把刀活了过来,而且还带回了更大的情报,这让李从珂不得不重视。最关键的是,赵德均的儿子赵延寿勾搭上了祥蓂长公主,成为了其宠男。赵德均的话,皇帝可以不信,但是祥蓂长公主的话,皇帝不能不信。

        赵德均依仗着赵延寿和祥蓂长公主的亲密关系,一跃成为了御史台的实际掌权人,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都变成了他的左右手,本来一年见不上皇帝几次的监察御史,现在变成了皇帝身边的常客。

        韦天养被关在御史台半个月了,连续听了半个月的乌鸦呱呱叫,叫的他心烦,这半个月,连赵德均的人影都没见着。只有御史中丞陪着他说话,这位御史中丞曾经是赵德均的上级,对赵德均多有刁难,现在赵德均攀上高枝,将御史中丞贬到了诏狱中,审查犯人。

        御史中丞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明知道韦天养无罪,但是在赵德均的命令下,还得每天呆在韦天养的身边,审讯韦天养的谋反之事。

        这半个月,御史中丞光顾着和韦天养扯闲篇了,审讯一点也没有进展。事实上,他也知道皇帝在故意整治韦天养,所以也不好好审理,怀着半抗拒的心,敷衍行事。

        腊月的天气寒冷,万物萧条,乌鸦叫得令人发慌。

        韦天养的牢房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舒适备至。他是北平王,正一品的爵位,待遇无人能比。赵德均是一个聪明人,绝不会在物质生活上,对韦天养有一点亏欠,他公事公办,才能让群臣信服。

        韦天养的牢房里摆着最大的铜炉,烧着皇室专供的银霜炭,香薰之气袅袅,沁人心脾。御史台的办公室的烧的只是一个大火盆,热气辐射不广,大多数情况冷清清的。御史中丞嫌弃办公室太冷,大多时候都会待在韦天养的牢房里,一边闲聊,一边取暖。

        今天,一如往常,御史中丞在韦天养的牢房里取暖,韦天养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他的脸色平静,一边用钳子夹着木炭送入铜炉里,一边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

        “北平王,我打听了好多人,终于打听到了,你的儿子,已经逃出了京城。”

        “哦,多谢。”

        “北平王,你在这里已经呆了快一个月了,难道没有一点申诉的意思吗?如果你想申诉,纸笔我都准备好了,写好了,我就呈给皇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