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神枪 (2 / 2)
接下来的汤姆逊**对匪兵们来说,实在是熟悉不过的老伙计了。几个人拿在手中有说有笑地比划了一番,就打算放进箱子里看别的。
“别忙。”出声拦住了林占标。此刻除了在开头向杨冬青介绍过情况,此后再未张过嘴的陈宝安,却凭借印象,对战友们手中的**提出了疑问:“这枪跟以前用过的汤姆逊好像有些不太一样。”
被他的话所提醒,不但高大炮等人吃惊地仔细观察起手中的枪来,就连一直以来总是在旁边看热闹的刘建章和郑明礼,也紧走两步接过新枪查看了起来。
仿佛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基本在边上冷眼观瞧的汉森,此时却扬起双手拍上了巴掌:“您观察得很细致。这位军官先生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宝安。能不能请汉森上校为我们讲解下,这支汤姆逊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以吗?”回答了对方的提问,陈宝安彬彬有礼地邀请汉森为大伙进行解答。
摘下墨镜做出一副不胜荣幸的表情,汉森从郑明礼手中取过新枪解释起来:“非常乐意为您效劳。先生们,我手中的这支叫做M1型汤姆逊,而你们此前用过的可能是M1919A1型、M1927型或者M1928A1型。与这些早期的汤姆逊不同,我手中这支M1汤姆逊才是美国陆军的第一种制式**。
刚说过了,和之前型号有所不同,M1型汤姆逊不但在重量上有所减轻,而且还省略了机匣上复杂的立框标尺,改为钢板折弯的简易规孔标尺;原先的可调标尺更改为钢板冲压的“L”型标尺;此外为防止反光规孔四周有滚花,同时在这上面还开有一个缺口,靓孔、缺口分别对应100米和200米射程,并取消了枪管外部的散热槽。再有,M1把拉机柄移到了机匣右侧,并对拉机柄形状进行了简化;同时枪口防跳器因为作用不大也取消了。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之前的汤姆逊可以使用50或100发的弹鼓,而M1只能使用20或30发弹夹。具体的改动就这么多,不知我这个答案能否让先生们满意呢?”
等他结束了有关汤姆孙的精彩介绍,在场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人还按惯例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真棒”
似乎是非常满意自己刚才的表现,汉森颇有绅士派头的微微弯腰以示谦虚,继而示意杰克到箱子里提出一挺枪身十分修长的轻机枪来。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粗重的枪管以及位于枪管前端的两脚支架,杨冬青等人一时半会还真猜不出来这支枪的类别。因为从头到尾,除了在枪匣侧面可以看到供弹用的小孔外,这枪再也找不到一个能插弹夹的地方。
“我说汉教官,这是啥枪呐?以前咋从来没见过呢?”两手拄着竖立的勃朗宁,东北佬兴致勃勃地问道。
“嘘。”将中指放到嘴边示意众人安静,汉森跟个神汉似得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用缓慢而无比神圣的口吻解说起来:“先生们,接下来你们所看到的将是这个世界上,被武器评论家称之为:‘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拥有‘德意志军魂之利刃’美誉,和‘**的电锯’恶名的经典名枪——MG42型轻机枪。”
快步走到杰克面前,汉森的脸上露出一股由羡慕、爱怜、恐惧等多种感情凝聚在一起的表情来。轻轻地抚摸着稍显污旧的枪身,半天都没有做声,直到他粗糙的手指摸到枪喇叭口的消焰器时,汉森才深情吻了手中的枪一下,随即无视其他人投来的惊讶目光,轻咳嗽了声开始介绍:“关于它的传说,每一名欧洲战场的盟军士兵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所有人唯一赞同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步兵的噩梦。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法国低矮的灌木丛林,亦或是北非炎热干旱的沙漠,这种轻机枪以其轻便、可靠、耐用、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廉以及强悍的火力,成为轻武器史上最负有盛名的名枪之一。
正如各位所见到的那样,MG42并不像其他轻机枪那样采用弹夹供弹,而是采取重机枪那种弹链式的供弹,这也是它成为噩梦的重要保证。每分钟1200发以上的高射速,在目前已知所有轻机枪中是射速最快的,而且一般的机枪根本别想在与它的对射中取得上风。在战斗中,射手每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都可以发射出12到15发子弹。如果任何一个不幸的士兵被它击中,很抱歉,在瞬间中弹数发的情况下,这名士兵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听到这儿,所有的老兵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种由惊讶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表情来。对久经战阵的他们来说,这挺轻机枪所带给他们的震撼,以及其产生的巨大杀伤力,都是他们从军以来都闻所未闻过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