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神枪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神枪 (1 / 2)
        看到杰克从木箱里取出的新枪,在场的中国军人无不感到有些莫名新奇。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乍一看的话,从这支枪的基本外形判断应该属于轻机枪或者**。可仔细再看又会发现,与常见轻机枪不同,它的弹夹位于扳机和护木之间,具有类似捷克式轻机枪那种20发的直弹夹。可如果说它是**吧,这支枪粗壮的枪身以及枪管上部安装的提把,让人实在无法将之归类到**的范围中去。

        蹲在枪前认真地研究了半天,高大炮还是有些恼火地搔了搔头站起身来。看到杨冬青投来充满关切和期待的目光,他神情沮丧地回答说:“看不出来。从外形和分量来看应该算轻机枪。要是**的话,端他的人要是没两把力气的话,还不及斯登或刚才那种**好使呢。”

        见杨冬青若有所思地点着头没有吭声,东北佬也凑上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要照我看,这明显就是挺轻机枪么。要是枪管再短点,枪型再紧凑点,安上个两脚架,再把弹夹换到提把的位置,你们感觉像小鬼子的九九式不?”

        被他这么一提醒,匪兵们一致点起头表示有同感。陈宝安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分析道:“说起来汤姆逊的重量就不轻,这家伙的分量明显比汤姆逊还重。就说英美盟军比咱人高马大易掌握,可我感觉一个人伺候还是有些吃力。再说小日本的‘百’式咱们又不是没用过,所以无论如何这枪也不可能是**。”

        看着中国人研究了半天都没能叫出枪的类别,杰克显得很是得意。等杨冬青等人将看法发表差不多的时候,他才抬起手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微笑着揭开了谜底:“这是BAR,全称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在比利时,这种枪的仿制品被称为M1930式勃朗宁轻机枪。不过仿制型号采用的是792毫米口径,重量也增加到九公斤。

        该枪原设计用途是作为单兵自动步枪,由士兵携行并可在行进间射击。在进行突击作战时,用来压制敌方火力,为己方提供火力支援。但由于它75公斤的重量导致携带不便,并且由于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较大,会让操作者在全自动射击模式下难于控制精度。所以不少士兵都不愿意使用它。不过根据太平洋战场总结的情况来看,BAR在任何情况下使用都很少发生意外和出现故障就是在丛林地带作战它也能达到战斗目标,因此这也成为我们援助此枪的理由。

        当然它也有明显的缺点。例如,20发弹夹容量限制了火力的持续性;连续射击会导致烧灼枪管,并且枪管无法快速进行更换等。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与M1**搭档之后,你会发现,整个部队的火力会在远近射程、持续性上获得互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火力搭配。”

        饶有兴趣地接过勃朗宁自动步枪,高大炮夹在怀中感受了一下其重量,又模拟了下立姿射击进行左右摇摆,随后弯腰从箱子里摸出个弹夹安好,随便找了个射击位,瞄着远处的靶台分别就点射和连续射击进行了体验。

        “咋样啊”关心地将高大炮搀起来,顺手接过他手里的勃朗宁,边帮忙拍去他身上的尘土,东北佬边急切地问道。

        “重量还行,单发精度也凑合,就是连续射击的时候不太好把握,枪口老跳,没两把子力气的话当时就打飞了。依我看呐,还不如咱们手上加拿大造的布伦好。首先重量差不多,其次精度和射程也一样,关键那玩意儿咱使惯了,又是30发的弹夹,比这玩意儿持续性要好得多。”

        对他的结论有些不服气,杰克出言反驳道:“先生,布伦是轻机枪,而勃朗宁属于自动步枪,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见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质疑自己的观点,高大炮有些不乐意了,牛眼一翻,冷着张脸摆出副教训的架势斥责道:“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你才当了几天兵,开过几枪啊,就敢怀疑老子的话。就你那破枪,高不成低不就的还不兴人说?咋啦,愿意使啥枪是爷爷自己的事儿,用不着你个毛没长全的小屁孩跳出来指手画脚的,滚一边去。”说着朝地上狠狠啐了口唾沫。

        尽管汉语说起来已算是相当的流利,可被高大炮一番透着胶东方言的中国话教训了半天,杰克还是眨么着眼睛没琢磨过味儿来。至于对方呜哩哇啦到底说了些什么,他只能从高大炮的态度和语气判断出,方才讲的必定不是什么好话。

        识趣地耸了耸肩,杰克往后退了一步说道:“上尉先生,请不要生那么大的气。我只是尽我说能让你明白这几种枪支的性能,至于最终选择,当然是由你们自己决定。”说完退到汉森后面不吭声了。

        虽然心里极为赞同高大炮的观点,可这里毕竟不是匪兵营,而且当着这么多长官下级的面,杨冬青还是沉着脸批评了高大炮一通,以便让大家都有面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