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开诚布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开诚布公
        第二天一早,伍国莹父子三人出了靖海门,来到了位于广州河对岸的洋商商馆区。商馆又称“十三夷馆”,为早期公行行商们出资兴建的西洋形式民居建筑群,以租赁的形式供各国外商使用,里面住着英格兰、丹麦、西班牙、荷兰、印度、暹罗等各国商人。建筑形式采用西方的“券廊式”券柱结构,看上去很是洋气,加上恰到好处的中西合璧装饰,更有古朴雅致的东方韵味。

        为什么洋商都要住在商馆里面?这还要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说起。这一年的十二月,由时任两广总督李侍尧建议,乾隆帝下达手谕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因共有五条,所以又称《防夷五事》,其中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非贸易季节须迁澳门或回国;外商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禁止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拨营员弹压稽查。此后还有更为详细的规定,如兵船须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不得将妇女带到商馆;枪矛或其他武器也不能携入;行商不得向外商欠债;外商不得雇用大清籍仆役;外国人不得乘轿;夷人不得呈递禀贴,如有陈述,必须由行商转呈;居住商馆的外商不许自由出入,以免他们与内地奸民贸易和私相勾结,每月定期许进广州城三次;大清官员不得与夷人直接接触等等。

        秉鉴在商馆附近找了一个看似老成的通译,然后与父亲伍国莹、秉钧来到了东印度公司在商馆区的驻地。

        东印度公司“诺斯勋爵号”这艘商船的大班是一个名叫史密斯的人,身材高大,蓝眼睛,大胡子。见伍国莹来了,史密斯倒还算是客气,把父子三人连带着那个通译让到了会议室坐下。

        “伍浩官今天是我们约定还款日子的第九天,你来了,你很讲信誉!”史密斯用生硬的汉语说完,向伍国莹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注:元和行的商名为浩官。一般情况下,洋商称呼行商东家以称商名为尊。)

        伍国莹看了一眼秉鉴,很是为难地说道:“史、史密斯大班,我们今天来是想和您商、商谈的。”

        史密斯听了紧皱了一下眉头,大声地说道:“伍浩官,我们没什么好再商谈的!你知道,因为没有拿到你们应付的货款,还有你们没有按时向海关上缴关税,致使我们的‘诺斯勋爵号’商船卸货二个月始终无法离开黄埔港,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上次你在我们船上,答应好好的说是十天之内把货款筹集给我们,我相信了你,也请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这个,这个……”伍国莹被问得支吾,想说又说不出来什么。

        史密斯见状,忍不住和坐在旁边的二班(副经理)嘟囔了一句“Adogwillnothowlifyoubeathimwithabone”(骨头打狗狗不叫)。那通译听了想翻译给秉鉴,又觉得这话实在是不好听,也就没言语。

        秉鉴站起来对史密斯鞠了一躬,朗朗说道:“史密斯先生,你说的这些都是实情,我们也感同身受。我们大清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你们西方也有两句谚语‘Alightpurseisaheavycurse’(为人无钱处处难),‘Abadpennyalwaysturnsup’(烂钱总是会回笼的),今日我们既然来了,就是带着十二分的诚意想还你们货款的,希望你能保持冷静,让我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伍国莹、秉钧听了都很是惊讶:秉鉴这小子什么时候学的洋话?虽然自己听不懂什么意思,可感觉说的非常流利。那通译更是感到迷惑,洋话说的这么溜儿,你找我来做什么?!可既然来了就得尽职,否则这出了门没法开口要工钱,想到这里,他准备把秉鉴的话翻译给史密斯听。

        史密斯一愣,他没见过伍秉鉴,以为只是伍国莹带来的伙计,但话是能听明白的,他朝那通译没好气地挥了一挥手,对秉鉴问道:“你是谁?”

        伍秉鉴非常认真地回答道:“我是‘元和行’的新任东家。”

        “奥”,史密斯点了点头。然后他傲慢地对伍国莹说:“我也听说了这件事情。我们国家同样有两句谚语:Abargainisabargain(达成的协议不可撕毁),Aliarisworsethanathief(撒谎比偷窃更可恶),伍浩官,我问你,你现在把经理的位子让给这个人坐,是想逃避吗?”

        虽然没明白洋话什么意思,可史密斯要讲的大概意思伍国莹是懂的,他诚惶诚恐地说:“大班,他是我的儿子,算是子承父业,一点也没有逃避的想法。”

        “好吧,那就请这位年轻的伍经理说说今天是怎么来还货款的。”说完,史密斯翘起了二郎腿,用眼睛紧盯着伍秉鉴看。

        伍秉鉴答道:“我们‘元和行’拖欠贵公司货款本息合计近二十五万两,我们先还六万两,余下的十九万两等明年的贸易期结束之前全部还清。当然,若是这中间有了款项进账,进多少就还多少,在预期之前全部还清也是有可能的。”

        “No、No,绝对不行!”

        史密斯听通译翻译完,连连摆手,头摇得和个拨浪鼓似的。“Abeggar’spurseisbottomless(乞丐的钱袋是无底洞),你们这样,真是太贪婪了,我们不能答应!我是太宽容你们了!我要去你们的官府告你们!”

        伍秉鉴平静地说道:“Aborrowedcloakdoesnotkeeponewarm(借来的斗篷不暖身),Asmoothseanevermadeaskillfulmariner(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熟练的水手),Hethatfallstodaymaybeupagaintomorrow(今天跌倒的人也许明天就会站起),史密斯先生,不是我们有银子不还你们,我们想通过努力改变现在的状况,到了约定的期限将所欠货款全部还给你们,请你相信我们的诚意!”

        “诚意?我听说你们‘元和行’将那些货物都已经卖出,回来了本钱;还有,听说你们从你们的公所也借了大量的银钱;还有,‘同文行’也主动借了你们家一万两银子。我问你,这些加起来,为什么不将全部的货款拿出来还我们?你们有什么诚意?我怎么一点也没看到!我还听说你们几兄弟分了家,发生了内讧,Dogdoesdog(同室不操戈),Ahousedividedagainstitselfotstand(家庭内讧难为系),你们是不是将大额的银钱瓜分揣进了个人的腰包,然后拿出来这小额的给我们,以达到欺骗迷惑的可耻、肮脏目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寻到机会就要逃跑……”史密斯几乎是咆哮着说。有可能是过于激动,到了最后忍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待通译翻译完之后,伍秉鉴说道:“Burntchilddreadsthefire(引申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史密斯先生周游世界见多识广,你说的这番话我非常理解。”

        伍秉鉴先是对史密斯表示予以肯定,当然也有戴高帽的意思,可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我们‘元和行’是大清国的商行,我及我的家人也是大清国的子民,我们不会做出阁下所认为那样不守诚信的龌龊事!是回来了本钱不假,但想必你也知道,你这船棉花都是陈棉花,卸到了我的库房里根本就销售不出去,被那些分销商怎么拉去的,我又怎么拉回来的,最后没办法只能是亏本贱卖,回流的银子也只有八万两!这其中的八万两,我拿到你这里来六万两,拿去粤海关交税银二万两,我们伍家人没有揣进腰包一吊一文!”

        伍秉鉴说完,用手一指那通译,“我怕史密斯先生听得片面,你把我的话原原本本地翻译给他听。”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