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照不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心照不宣
        璧宁的话既在伍秉鉴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之外,感觉这位大人还是一心想在监督之位上履职尽责做点事情出来的主儿,至少不是尸位素餐之人。璧宁说起话来虽然声色俱厉咄咄逼人,可也是容了自家争辩解释,这对早已习惯高高在上左右拍马逢迎的官老爷来讲,已是很难得了。有了这样的印象,秉鉴也就没了初入大堂时的紧张,他心里清楚,越是在这些大人面前畏畏缩缩,越是被看不起,只要做得不出格,反而是不卑不亢更能得到些待见重视,所以不待璧宁吩咐,他从地上缓缓地站了起来!

        没错!伍秉鉴手里拿着那裹着龙涎香的草纸包真就站了起来,然后慢慢地走向了监督大人面前的公案!这也是他自打进了这大堂,此刻才看清了监督大人的面目:年龄四十五、六岁,圆脸、淡眉、大眼、大鼻、小嘴、小耳朵,头上是衔白明玻璃的单眼孔雀花翎顶戴,身上穿着石青色的云锻补服,方块补子上绣有白鹇。

        这小子要干什么?璧宁一时呆住了,身子不由自主地往椅子背儿上靠了靠,瞬间缓过神来,用手一指秉鉴,大声喝道:“大胆的奴才,本监督让你起来了么?你给我跪下回话!”

        伍国莹又是被秉鉴的举动吓得半死,连忙用膝盖支撑着身体往前紧挪了几大步,用手抓住了秉鉴的衣襟,“你这混账东西,没听到大人训斥吗?还不快跪下?”又对璧宁磕头如捣蒜,“大人,犬子无知,请大人恕罪啊!”

        秉鉴站立在那里,侃侃说道:“小人非一时鲁莽而忘了上下尊卑故意对大人无礼,实乃大人的问话小人要到近前回禀,才不得已而为之,这也不是小人矫情,小人回禀之言乃系牵‘元和行’前途生死,只想言与大人听,并请大人为小人裁度,不愿传于门外之耳。”

        璧宁听到秉鉴这番说辞,释然了一些,“既然说的如此神秘,本监督就且容你一回,但切记不可故弄玄虚,否则,罪加一等!”又一抬手对伍国莹说道:“你也站起来吧。”

        秉鉴不失时机地走到公案前将那草纸包放在了上面,璧宁闻得一股难闻的腥臭,不禁用马蹄袖子掩鼻。秉鉴忙低声说道:“大人,小人家里偶然得此物不识,旁人有识此物者称之为‘龙涎香’,特怀来献……”

        “龙涎香?”

        璧宁听后,两眼放出了不易察觉的光芒,伸手将那草纸包拽了过去,打开后仔细翻看,又放在鼻子边闻了闻,然后把草纸包轻轻地推了回来,话语却明显温和了不少,“形似而已。你就不要枉费心思在本监督面前投机取巧了,还是快将你的章程说出来吧。”

        “大人,只是看过此物的邻人都说它是龙涎香,家人也就当了真,想着是块难得的宝贝,不敢苟藏,一心想得着机遇献于大人。今日幸得大人甄别才知是假物,小人有眼无珠,但全出自一片忠诚之心,还望大人恕罪,并斗胆请大人代为弃之。”一边说,秉鉴一边将草纸包重新包好,放在了公案后的一角。

        璧宁满意地点了点头,一挥手对着父子说道:“都坐下说话吧。”

        秉鉴见璧宁态度已是大为缓和,知道已是到了说正事的火候,他更加庄重起来,站着说道:“监督大人,‘元和行’欠东印度公司货款本息共计二十四万两,欠大人这里关饷五万余两,合计近三十万两。目前分销商户欠我行货款近十二万两,自家库存积压货物近四万两,这加起来就是十六万两的银子,为尽快将银子腾挪出来还债,我‘元和行’愿将分销商户那里的货物原价收回,一并与自家库存贱卖,折半来算的话也会腾挪出八万两来的。与欠项相抵,实有外欠二十二万两。”

        “嗯。”

        璧宁听了点头,“东印度公司那里事关朝廷外柔洋夷尊严,我粤海关这里关乎赋税钱粮,哪一头儿都是马虎不得的。嘴上说起这二十二万两银子的亏空容易,可是真摆在桌面上,比那外面天上的日头盘子还要大,想要补上这个窟窿势可比登天还难啊!不瞒你说,本监督听闻说你家老小准备走逃也就信了,并已知会了广州知府、广州将军、澳防同知、香山县丞等衙门,一旦发现你家有此企图并逮个正着,一定是严惩不贷的。”

        伍国莹也是没敢坐,猛听到璧宁如此说,联想到昨日秉镛、秉钐二兄弟的逃亡建议,好像头上突然间挨了一闷棍,忍不住身上一哆嗦,腿一软,差一点坐到地上,头上又冒了汗,心里拔凉,由里往外冒着寒气,暗叫一声“真险啊”。好在是没有走那股道,否则的话,今日就不是和秉鉴在这里与监督大人周旋了,想必牢饭都已吃上三顿了!

        秉鉴知道璧宁如此说,不管是真是假,已是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面子和天大的人情,看来那龙涎香已是起了作用,他说道:“大人,落下此等数目亏空让人无地自容,但小人家里也并不想坐以待毙或走逃亡命,如果积极加以谋划,再得大人周全维护,小人敢向大人保证在一年内将这二十二万两银子的外欠全部还清!”

        璧宁微微一笑,缓缓疑问道:“一年?就是本监督容你,你家里人勒紧肚皮不吃不喝,又如何能在这一年里赚得这么个天大的数儿?”

        秉鉴胸有成竹地答道:“小人是这样打算的,先期腾挪出的这八万两银子,‘元和行’一文不留,给付东印度公司那里六万两,上缴大人您这里二万两,这番章程万望大人恩准。小人昨日又分头走了‘同文行’潘家、‘广利行’卢家和‘万和行’蔡总商处,这几位东家都是对‘元和行’抱有同情之心,均答应拆借银两与小人伍家,有了经营资本,‘元和行’也就有了自救的肝血,然后与夷商四处求得生意来做。”伍秉鉴不能和璧宁说要借行佣的事,因为他不知道蔡世文与璧宁说过没有,又会是怎样说的,如果他此时说了很容易将好事变成坏事,最后闹个蛋打鸡飞将事情办砸了。

        璧宁沉吟了一下,“我听你说的还算实在,也有一定章法可循,加之有众行商帮衬相扶,本监督这里也就权且相信你一回,容上你一年的光景将余欠关饷三万两到年底还上。”

        伍国莹和秉鉴听见璧宁已经答应下来,难掩激动心情,双双跪倒拜谢。

        又听璧宁说道:“且慢手舞足蹈心花怒放。虽‘元和行’已对东印度公司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但东印度公司却未必如我这般宽待于你,最终情形如何还不得而知。另外,你‘元和行’欠海关五万两关饷本可以一次缴纳,但却被你挪去了大半还了东印度公司,这话传出去好说不好听,本监督理解,旁人可容易误会本监督徇私枉法,要知道本监督上头有督(两广总督)、抚(广东巡抚)盯着,下面有澳防同知、香山县丞、书役看着,人多嘴杂,难保传不出闲言碎语来。再有,在向朝廷奏销税务时,也是需督、抚查明按月造册密行咨部,俟期满核对,以防弊窦钩稽,并且待本监督任满或回原任时,也需要由督、抚评定在任政绩上报朝廷。本监督浪费这般口舌,你父子可听得明白?我这般偏袒维护你家,已是担了极大风险在里面,你们要好自为之!”

        秉鉴听到这里已是感激满怀,“大人之恩恩同再造河汉无极,若得破茧成蝶涅槃重生,小人伍家定结草衔环,为大人春祈秋报!”

        “不要说上这般没影的大话,还是实际些好。一载期满之时,所欠关饷,必是要一文不差送到我粤海关的银库里去的。至于这期间的利息嘛,到那时也是要一并缴付,至于多少,到时再议。”璧宁意味深长地说道。

        伍秉鉴连忙答应道:“小人明白,代一家老小感谢大人恩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