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经营模式 (1 / 4)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村里也算是风云人物,一个是飞扬跋扈的村长,另一位是村里人公认的才,碰在一起不抬杠才怪。
王安的确问心有愧,做了许多对不起村民的事,虽然没对刘桂怎样,但他的父母久居村里,免不了吃些哑巴亏。
就像刘桂刚毕业那年,有一家大型企业到他们那个镇招工,本来他有资格参加竞选,可王安硬是把名额给了别人。
应聘参加工作的是位高中毕业生,但人家是王安的姨,又和他们不是同一个村,所以刘桂父母只有哑巴吃黄连,因此导致他到现在还在飘荡。
这件事刘桂父母知道,却没有告诉他,因为没多久他就出来打工了,这几年一直没回家,只要家里不,这种事他也无从得知。
王安以为刘桂知道,以前当村长倒是不怕什么,现在和人家平起平坐……不!论才学差远了,跟他提鞋都不配。
当然,幸好刘桂不知道那件事,要不然刚才就不是冷嘲热讽的事,就算没揍他,最起码也是破口大骂。
王安忍气吞声,刘桂为村民公道话,两人虽然像吵架一样,但他还是加了两个菜和两瓶生啤,坐在一起喝两杯,毕竟人家是长辈嘛!
几句气话完,又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几杯酒下肚后,两人慢慢握手言和,介绍几家里的情况。
张凯是村里的风云人物,打工传奇事件,把整个乡都传的沸沸扬扬,自然而然话题就转到上面,经过王安一渲染更神了。
“王叔!外面芝麻绿豆大点事,家里可能长得像土豆那么大,甚至像西一样,反正现在闲着没事,我给你讲几个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刘桂不屑的。
在一些所谓的“避税天堂”是非常盛行的,主要是由于税收很低,一些跨国集团通过内部化运作,将国外公司的商品,以很高的价格卖到这些地方,由本公司建立空壳地点。
也就是皮包公司,他们则以低价出口到母国,从而接受很低的关税,而这些商品则直接运到国外,只是在账面上有点过渡,逃避直接出口的高额关税。
“皮包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时,许多人做生意的方式,这些人适应了当时短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于获得货源的心理,将二手、三手信息再“倒”出去而从中获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