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扬州长史 (1 / 2)
马车在官道上面继续前行着,而车中的袁晟和郭嘉在继续详谈有关立足广陵之事,而此时只听见赶车的许褚大声道:“主公,我们已经到寿春城。”
袁晟听言对郭嘉道:“先生,我们一起下车看看这昔日楚国最后的都城吧?”
郭嘉笑道:“愿与主公一同观之。”
于是,袁晟、郭嘉下车与许褚共同在寿春城外一处高地眺望着这寿春城,郭嘉看着不远处气势恢宏的坚固城墙道:“这寿春不愧是这东南第一坚城,扬州的治所,以此城为基,扬州六郡唾手可得!进可图长江之所及;退可立足淮南。”
袁晟接着道:“楚考烈王元年,令尹黄歇封此。楚相黄歇正式在今县城建寿春邑,作为他在淮北所封12个邑的政治经济中心,使寿春很快成为战国时期名邑。考烈王二十二年,为避秦,东迁寿春,改名郢,成为楚国最后的名都。秦王政二十三年,遣王翦率兵60万,灭亡楚国,设九江郡和寿春邑,寿春邑为九江郡的治所。汉文帝十六年,改九江郡为刘安淮南国,寿春邑为淮南国都。元狩元年,淮南国除为九江郡,寿春邑为九江郡治。元封五年四月,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王莽篡政,改九江郡为延平郡,寿春邑为延平郡治。东汉建武元年,寿春邑正式称寿春县,属扬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寿春邑《书益稷》‘娶于涂山’即此地也改称寿春县,属扬州。章和元年九月壬子,废九江郡建阜陵王国,寿春县为国都。东汉建武十七年,汉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延为淮阳王,后来在永平十六年改封为阜陵王。析九江郡置阜陵王国,建初元年,刘延被贬为阜陵侯,阜陵王国复入九江郡。而章和元年,刘延再次被封为阜陵王,复置阜陵王国,都却是在阴陵县。自楚东迁至此,寿春更是成为楚文化新兴传承地。”
许褚道:“没有想到区区一座城池主公和先生还能够说出这么多东西啊?”
袁晟道:“先生我们不妨一同步行进州牧府吧?”
郭嘉笑道:“主公是想看看这寿春县治情况,从而想‘窥一斑而知全豹’(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这里提前产生)吧?“
袁晟大喜道:“先生,不愧是大才,袁晟正是想看看这寿春县治情况从而做到‘知己知彼’。仲康,你就赶着马车随我和先生一起吧。”
三人至城门前不远处发现有大量士卒在守卫巡逻,袁晟暗想:“不管这些士卒战斗力怎么样?但是寿春不愧是我父的首府,军事力量看来是十分到位了。”
只是此时进入城门处袁晟发现竟然有士卒在向过路百姓收取费用,袁晟皱了皱眉对郭嘉和许褚道:“此乃一陋习,虽非一日之事,他日我治下定要废除·······”
袁晟话没有落音,此时却被一群士卒围了起来,其中为首的道:“大胆叛逆,敢越制使用三匹马来拉车?”
袁晟听见这话还是有好感的,毕竟自己这架马车也是不和制度,但是这个头目接下来的话让袁晟感到十分震怒!
“······不过看你你们这样,本将军心存仁义之心,不予你们为难。毕竟本将军这帮弟兄在守卫、巡逻也是辛苦啊?你们是不是意思意思呢?”这个头目是‘慈眉善目’和袁晟他们说着。
袁晟微笑道:“还未请教将军高姓大名啊?又官居何职啊?”
这头目身旁一士卒马上接道:“我家将军乃是扬州长史杨大人的子侄,现为九江郡武猛都尉,你们还不快快见过我家将军!”
袁晟一听暗道:没有想到这人竟然是扬州长史杨弘的子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都尉也敢狗仗人势,仗势欺人。于是对许褚道:“仲康,将这位将军给我绑了,我倒要看看是什么看狗仗人势,欺负到本侯身上。”
郭嘉皱了皱眉头道:“主公如此处理恐似不妥吧?”
袁晟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杨弘字德弘,乃的确是家父的心腹谋士,因为其乃是出自‘弘农杨氏’远亲,所以按照辈分我应该称其为“舅父”,一开始是随家母一起至袁氏,后来家母便让他做了管家,后来被家父发现其才能辟为幕僚至今。而在我未拜师之前我这位舅父也是对我十分喜爱,与我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要是别人的子侄我可能还要顾忌,但是要是舅父的子侄,我就不用那么的顾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