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89.再见于禁(三)-白酒 (4 / 4)
至于说白酒的起源,这个真的不好说,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那种情况。
现代的“白酒”一词,通常指谷物蒸馏酒。而从汉魏到晚清,国人就一直把米酒叫做“白酒”,把白酒叫做“烧酒”、“火酒”、“烧刀”。
汉魏时代酿酒,有清酒和浊酒之分,浊酒曲量少,酒精度低,浑浊度高,清酒则曲量多,酒精度高,也相对清澈。
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开始,西方专家和我国学者都认为,白酒是元代蒙古人从**人处学来的蒸馏法以后才出现的酒,虽然近年来一直有学者试图把我国白酒的诞辰上推到唐宋甚至东汉,但证据并不确凿。
总体来说,以我们现在对白酒起码要三十八度以上,最好能有五六十度的期许来看,大规模生产烧酒,还是元代的事情。
白酒流行了几百年,而真正取代黄酒的地位,成为中国酒文化象征,确实要等到建国以后。白酒的流行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茅台上桌,一条是辣椒下酒。就目前的青年人饮酒趋势来看,白酒什么时候掺上了苏打水加进了冰酒石,才算是迈入了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说起来也好笑,白酒长期作为国酒用来招待访华的美苏首脑,成为外交的酒,友谊的酒。
在这种情况下,白酒都没能全世界流行,这和酒曲带来的风味过于“东亚”关系很大。
如果当年换成没什么风味成分可言的液态发酵酒,白酒说不定早就和伏特加一样,就变成鸡尾酒最常用的基酒之一了。就是因为风味太过于独特,你要不是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人文环境里,想要接受白酒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众所周知的是,接受门槛越低,一件东西的传播力度就会越光,西方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就是占着这么一点便宜,才能广为流传。而东方文化里的东西,特点是足够强烈了,但也因此变得难以传播。
白酒,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而三哥今天带来的,是更加有特点的北桐的地方酒,周方远已经可以预见于禁三杯酒下肚之后的样子了,在他的印象里,于禁可从来不是什么能喝酒的人啊。
</br>
</br>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