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资源紧张-看病难!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38.资源紧张-看病难! (3 / 4)
        保险支付是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支付标准与支付方式由双方定期协商。其中,政府举办的公办医疗保险采用行政定价的方式,医生和医疗机构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若不接受,就不能接诊公办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商业保险机构以公办医疗保险支付标准为基准,与医生和医疗机构协商议价。

        这种医疗保险的支付标准全美统一。

        米国医学会为所有可能的治疗、诊断、手术过程等,都设置了5位数编码,称为“现代诊治专用码”,总共涉及7000多项医疗服务。每个代码设有加权值,叫作“相对价值单位”。相对价值单位反映的是提供一项医疗服务所需的相对资源,其加权值越大,说明该医疗服务所要求的工作量越多,操作成本越高,购买医疗过失保险所需的成本越高。

        相对价值单位的值还要根据上述三项内容在不同地区的地区操作成本指数进行调整。特定医疗服务的费率,由相对价值单位与转换指数相乘得出,转换指数是根据米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精算办公室给出的法定方程式计算得出的特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与国内不同,在米国,医生是作为独立的服务提供方单独和医保部门议价的,在医院中执业的医生也是如此。

        作为议价方,医疗机构谈判力要高于医生,一个例证是高服务质量的医院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保险支付,类似于“优绩优酬”;医生在只能同质化的按项目付费基础上,由医生团体统一与商业保险公司议价。不同于医疗机构,医生很难因为服务质量不同而获得差异化支付。因此,医院的门诊服务往往可以比诊所的门诊服务获得更高的保险支付。

        不过,这不代表医院的门诊医生收入一定高于诊所医生,因为医院运营成本更高。

        事实上,私人执业医生平均收入要高于受雇医生。私人执业医生平均年收入为28.1万美元,而受雇医生为22.8万美元。医疗机构的所有制在米国并不受关注,机构和医生只要在统一的质量监管框架下提供合规的医疗服务即可。

        全美医院协会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非营利性医院数量在米国医院总量中占比为51%,营利性医院为18.7%,**举办的公立医院只有3.8%,州政府医院为17.8%。从床位占有率看,非营利性医院近年维持在59%左右,营利性医院呈逐年上升态势,2012年达到14.7%;**和州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逐年下降,2012年仅有17.2%。

        由此可见,米国的医疗资源很紧张,直接导致结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

        那么在米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看病难和看病贵呢?

        就周方远知道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国内的母亲,她的儿子在国外不过就是发高烧,去医院看个病不仅贵,而且手续超繁杂。而对于米国本地人来说,一场小病就可以让他们回到解放前。因此,在米国看病真的很贵,一场小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就连米国的病床,都被网友们戏谑为“最奢华的床”。

        在米国看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看小病花大钱。

        忘了是从哪看到的事情了,有一个美国小孩子误吞硬币后送去医院,医生仅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搞定了。可是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高达17000美元,折合软妹币就要七八万了。这在国内,这笔费用一般是一场大手术的开销。而且就算不计算汇率,只说17000这个数字,放到国内,用软妹币支付,这个价格也算得上是非常高了。

        而看大病,就要花更大的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