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九章游击战 (2 / 3)
明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零年),南京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皇子及大臣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可炮击紫禁城的隐忧。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的防守也极为不利。
朱元璋认为极有道理,于是下令建造外郭城墙,这外郭城主要是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陵筑成,只在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砌一部分城墙并开设城门十座,所以俗称“土城头”。城墙号称长一百八十里,实则只有一百二十里。
外郭城墙将紫金山、幕府山、雨花台全都包围在城内,使得京师城更为安全,但所需守城兵力也大幅增加,明代时南京城驻军就超过了二十万人。
清军南下,弘光帝悄悄离城出逃。南京守备勋臣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久爵为首的勋戚大臣跪地投降,清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取了南京城。
其时南京城明军就还有二十多万,若是依仗坚城顽强抵抗,江南及南方各省绝不至于这么快就陷落于东虏之手!
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要不然喀喀木这种目不识丁的粗野鞑子哪里能够看得出紫金山对内城的威胁?
达素道:“放弃外城垣不等于要放弃外城!外城方圆数十里,山川河流处处可阻贼军,这野外浪战正是我大清马军的拿手本事!贼军要想安然抵达内城城墙之下,非得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不可!”
众将尽皆叹服,达素和郞廷佐又说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然后调兵遣将,欲图倚坚城负隅顽抗……
…………
“殿下,这里便是观音门,是外城郭最北端的城门!”“海军一号”上面,顾炎武正在为举着望远镜的李元利讲解地形。
他十八岁便赴南京参加应天府乡试,其后经常出入于南京城,永历八年的时候,更是迁居南京神烈山南麓(神烈山即钟山)一住就是两年,对南京城可说得上熟悉无比。
“观音门西南为佛宁门,东南为姚坊门,因地处观音山山谷之间,故名观音门。”
“看来欲破南京外城,还得从观音门着手!”李元利放下望远镜,朗声说道。
这一日来他已经乘船将南京临长江一面城墙都看了个遍,只有这观音门离长江较近,而且是在观音山山谷之间,最有利于士卒冲锋突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