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洛阳攻略(八) (2 / 3)
王世充虽然是反贼,可是这些百姓,大多数还是拥护大隋的。他想要杀掉的,只是王世充及其手下,诸如韦节、杨续之类的反贼,余者,太多,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就可以饶他一命。
在本来的历史中,杨广派出剿匪的隋兵,面对民变军其实有着很大的优势,民变军的装备、战术素养均是很落后的,之所以越剿越多,就是因为带兵的将领,诸如樊子盖、来整等人,多是在剿匪之后,军纪不严,对百姓多有抢劫。同时,对和盗匪有关系的百姓,秉着宁可杀死一千,不可错过一个的想法,抓出来就杀。其结果就是,盗匪越剿越多。
杀一儆百虽然是没有错,可是要看时机。时机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就不同,樊子盖、来整等人不知道,以为前朝有人靠杀,能够平息战乱,也就跟着效仿。可是他们不知道,那是只是一两个县城的叛乱,而且多为异族。而如今,几乎是蔓延大江南北的民变,不知安抚,收拢流民,只是屠杀,其结果反而更糟。
这是教训,因此,杨浩不会重蹈覆辙,让降兵去攻城送死,这与屠杀无异。如果是这样,他杨浩又与张金称、高士达等人何异?
为君者,不能容人,心胸狭窄,只能如历史上的王世充一般,人才尽失。杀,固然是简单,可是杀了之后的后果,可曾想过?只知道杀戮,不知道安抚,那是莽夫所为,项羽入关,大肆杀戮,于是秦人不满,最终为刘邦所趁,历经数十战,遂取天下。自古只有刚柔并济,才能长久治国,靠杀人靠威严治国,只能是一时,并不能长久。而治国犹如治军,两者有相同之处,迦楼罗王朱璨,就是一例,由此可知,这并不可行。
张金称在清河被生啖,那是他罪大恶极,这样的人就不能饶。而大多数的百姓,不过是为了活命,能饶就饶,不然隋末反贼多了,岂能杀尽?日后若是夺取关中、江南、巴蜀、荆襄,难不成在那些地方,和反贼扯上关系的百姓也要屠尽?事实上,大业末年,之所以大乱,明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大隋政权的继承者,杨浩要负责,重新树立大隋的形象,才能君民一心,国富民强;才能威震四方,蛮夷来贺。
所以,这些降兵,他不会让他们去送死,更何况中原历经战乱,人口锐减,如果男丁死的太多,就算女子没有损失,那又有什么用?在杨浩的印象中,二战之后,某国的男丁一直稀少,女人愁嫁。这数万降兵,只要大郑一灭,自然就会效忠大隋,毕竟王世充才立国两年,哪能和大隋相比?只要既往不咎,善加安抚,自然是百姓安定,不复反心。
种种思绪,在杨浩的脑海中,只是一瞬,随后他就笑着摆手,说着:“此事不必再提!”
话虽然是如此,可是这洛阳城,还是要攻克的。
凌敬瞧着杨浩,脸色微微一变,但是见他并不责怪,于是放下心。想了半响,就说:“陛下,郑军的巨型连弩虽然威力巨大,可是微臣料想这巨大弩箭必然是特制,恐怕不多,总会有用尽的时候。”
杨浩知道他还有下文,于是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微臣在乡间种地之时,将近秋收的日子,为了防止麻雀等鸟类吃食,就会扎上稻草人,用来吓唬麻雀,使它误以为田间有人,不敢下来寻食!”凌敬却是话锋一转,谈起了他昔日在乡间的事情。
虽然凌敬还没有说完,可是杨浩却是眉眼之间,露出了喜色,说着:“凌爱卿,你可是想要扎制草人,欺瞒郑军的弩箭?”
凌敬一愣,却是回答道:“陛下英明!”
杨浩想了一想,觉得这个计策不错,此时天已经黑了,扎制草人,郑军定然不能瞧出真假。不觉哈哈一笑,道:“凌爱卿,此计神妙,古有诸葛孔明草船借箭,今有凌爱卿草人骗弩!”
凌敬闻言,又是一愣,汗颜道:“陛下,诸葛武侯乃是名相,微臣才疏学浅,岂可比肩?”话说着,脸上却是带着淡淡的疑惑,他博览群书,却是不知道这诸葛孔明什么时候草船借箭?
杨浩听到他回答,也是一愣,随即想到这话却有不妥之处。那演义之中,多有虚幻,虽然诸葛武侯却是人才,可是这草船借箭,的确是假。击败曹操,却是东吴周瑜之功,也不知道美周郎若是看了演义,知道老罗将他写的如此不堪,恐怕会从棺材里跳出来,寻到老罗的祖先,将其斩杀了,以免其后人毁他名节。不过,美周郎能找到老罗的祖宗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