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点火把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点火把 (1 / 3)
        其实四家绸商的罚银已经坐实,赵显连奏章都送去临安了,想来用不了多久,户部的官员就会乐不可支的前去四家收账,这个时候哪怕赵显被南明教杀了,也只能让南明教泄泄愤而已,改变不了罚银的事实。

        事实上除了赵睿本人,任谁也改变不了。

        政事堂五位宰相权柄大吧?只要不到定级别以上的事情,五个老头子聚在起举个手就可以处理了,连皇帝都不用知会声,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即便关切到了五位宰相其中三位的切身利益,他们也没办法开口。

        因为这是圣意。

        换个角度来说,成康帝让赵显去江南查绸商,倒也不是为了跟江南绸商过不去,而是光明正大的跟三位宰相要钱。

        挂着中书令头衔的杨吉。

        右仆射李宴清。

        以及刚刚入政事堂的谢康。

        皇帝跟你要钱,你总不好意思不给,政事堂权柄再大,也大不过皇帝的金口玉言不是?原先的那位门下侍中黄晋,从太兴皇帝那代就在朝中任职,实打实的三朝元老,还不是被赵睿轻飘飘句话,就上折子告老还乡了?

        要知道黄晋才六十三岁,在政事堂五位宰相里头并不算年长,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年轻。

        左相陈静之已经六十五岁了,中书令杨吉六十七岁,右相李宴清六十岁,另位门下侍中高明玉年纪最长,已经七十有余,算起来黄晋这位率先“告老还乡”的宰辅,在五位宰辅里头,年纪只能算刚刚好。

        六十三岁,正是做宰相的黄金年纪。

        这位成康帝表面上不温不火,跟赵显样,每天见谁都是副笑眯眯的样子,可是他可以在崇政殿里言而决,乾纲独断,可以算得上是大启开国以来,权柄最重的几个皇帝之。

        这也是赵睿的取死之道,若不是他抓权太过,成日里把自己泡在奏折里头,甚至不定时的让李怀把政事堂批复过的折子搬到凌虚阁里头翻看,他也不至于短短十六年,就把自己熬得油尽灯枯。

        要知道十六年前,他还是个二十出头,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啊。

        为什么赵显在彻底接手青衣卫之前,直是个乖得不能再乖的臣子?因为他知道,赵睿活着日,他就没办法在这个重权在握的皇兄眼皮底下玩花样。

        还好,他快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