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09章 《析衙策》+较量开始(四千字) (1 / 3)
第五十六章《析衙策》+较量开始(四千字)
在交通讯息不发达的年代,想要将这么多官吏治理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到了后世信息以光速来传递,不也没有完成这个目标吗——事实上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还不是屡屡传出公务员欺压良善的消息?即便历经了数代领导人的治理,吏治也没有达到太祖爷想要的那种程度,更别说是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了。
所以李贞做了一次试验——既然吏治容易形成宗族势力,恶吏更是会危害一方,那索性就来一个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方法很简单,就拿州刺史作为例子吧,打比方说如果某一任刺史任期满了,按照以往的规矩,只需要调走他一个就可以了,而他手下的那些品级不够的官员则不需要调走(唐朝不同品级的官员任期是不一样的)。而到了李贞这里就有所改变,刺史任期满了之后,不但他和他麾下的官员要调走,刺史府下的小官吏们也要被肢解拆分,其中一部分有能力名声好的可以转正成为正式的官员,该升迁的升迁,该嘉奖的嘉奖,调往别处继续任职,而那些名声不好的,能力不足的则直接罢免,哪来的回哪去。
而新的刺史府组成机构则由新一任刺史重新组建,他手下除了谋士或者顾问这种私人性质的下属之外,其余大小官员也都由朝廷重新调派,不论是低级官员还是小吏都是如此……这一策略李贞给起名叫做《析衙策》。
这样做究竟有没有效果?
这一点是肯定的,这一招《析衙策》完全可以杜绝小吏称霸一方,完全断绝刺史府与基层百姓的联系,甚至干脆就架空刺史,让人形成刺史无能的错觉。
但唯一的问题是李贞也不清楚《析衙策》能支撑多长时间——因为《析衙策》几乎是彻底的损害了基层地主门阀的利益。
那些地主和门阀世家为什么能掌控整个大唐?之前说过,并不是世家宗族出身的人当了多少大官,把持了整个中央朝廷,其实他们在朝廷核心的力量并不多,至少最顶尖的那些职位都没有被世家把持。
可是虽然在中央不厉害,但他们却掌控着整个大唐最基层的力量,那些基层官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八九成都是由世家地主豪强世家门阀给把持着的,也正是这些官吏给了地主豪强们为恶提供了相应的保护。
所以虽然各州的刺史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因为有这些基层小吏在,其实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变的多好,相反随着这些小吏们的在当地年深日久,越来越根深蒂固,行事越发的肆无忌惮,百姓们会被剥削的越来越严重,生活也会越来越差,最终民不聊生,**。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李贞才想出了这一招《析衙策》,打算从最根本上给了他们重重一击——世家门阀地主豪强靠着扶持的官吏掌控一地,可如今李贞的这一招等于是让他们苦心经营的一切都打了水漂,毕竟新来的官吏可和没有收他们的好处,更和他们没有关系。
想要继续维持自己以前独霸一方的局面,就必须和新一任的官府重新建立关系,而这种关系注定不是那么容易缔结的,势必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而且还未必能缔结成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