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6四年计划 (3 / 3)
第三是交通,要致富先修路,徐天宝的计划是对内用轻便铁路把公司的各处煤矿、铁矿、水泥厂等联通起来。对外,各旗各县之间,也要设立轻便铁路的站台。赤峰和承德两地则要修筑大型铁路,与东北铁路和未来的京张铁路联通。
第四是军事,首先是继续招募新兵,满足三个镇的人员编制;其次是开设军官速成学堂,由徐天宝任校长,聘请德国教官前来教学,成绩优异者,保送德国深造。
第五是人才措施,徐天宝以热河都统的名义向全国发出求贤令,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前来应聘。
振华机器公司已在中国实业界名声鹊起,其人脉范围和交际网络更在商界也是首屈一指。周学熙、虞洽卿等人都在其中占有股份。很多商号不但以经销振华公司的产品为荣,更期盼着能为振华公司效力。于是,热河的求贤令一发,许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除了守株待兔,等人上门之外,徐天宝也开始按图索骥,在人才库中搜寻可以利用的人才,首先发出的两份聘书送到了大连周家炉的周文富和周文贵两兄弟手里。虽然两兄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连顺兴铁工厂的创始者,但现在两人只是一个不名一文、专职修配马车零配件铁匠铺的掌柜。
接到聘书的周家兄弟又惊又喜,随后却开始发愁,自己的周家炉铁匠铺虽然规模不大,好歹是自己的家业,自己说了算。去了热河,就要听人差遣了。
周文富一拍大腿,说道:“弟弟,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咱们都是苦出身,难道还被是呼来唤去的少了?”
周文贵一样,还真是这样,自己早年失学,青年时代以赶马车谋生。而其兄周文富幼习儒业,由于战乱,17岁弃儒从艺,在旅顺船坞学习现代钳工技术,可以说年轻时就没少被人使唤。
“接那就接。难得人家那么大的厂子,这么看得起咱们,我们兄弟就是豁出命去也要试一试!”周文贵大声说道,“倘若做不出个样子,我们兄弟请愿一分钱也不要,便当长了见识!”
“只是这些工人?”周文贵看到周家炉的十几个工人,又犹豫了
周文富便问来人,“我们这些老工人,各个都是好把式,要是振华公司也收下他们,咱们就去~!”
来人哈哈一笑,说道:“这样的技工要多少我们公司要多少~!”
当下知遇之恩对周家兄弟而言果然是了不起的激励,得益于机械厂的平台和两人的拼命精神,加上振华机器工人强大的技术实力做后盾,不到3个月,振华机器公司就生产出机械动力火油机、冷气榨(液压机),使得榨油效率大大提高。又因为价廉物美,受到众多民族油坊业主欢迎。此后,周文富、周文贵兄弟二人继续改革创新,研制出新式油碾、油囤等油坊业的成套设备。一时间,大连、营口、沈阳、开原、长春、四平、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及关内青岛、海州等地,凡设机器油坊或改建油坊者,绝大部分都向振华机器厂订购机器。从而使民族油坊业的竞争能力增强,打破了日本资本家的垄断,让日本人恨得牙根痒痒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