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初见盛宣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4初见盛宣怀 (2 / 3)
        徐天宝笑答:“不敢,在盛大人面前,哪个敢自称富商?”

        盛宣怀笑笑,指了指下手的红木太师椅,说道:“徐公子,请坐。”

        “多谢!”徐天宝毫不客气地坐下

        随后,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打着哈哈,聊着海外趣事,自也免不得点提那番实业论,气氛倒也融洽。聊着聊着,徐天宝忽然看到了那份电报

        盛宣怀注意到徐天宝的动作,便笑道:“家大业大,烦心事也多,就拿这汉阳铁厂来说,几千号人要吃饭,吃喝拉撒睡~~~嘿嘿。”

        徐天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问道:“听说汉阳铁厂是张督抚创办,如今是大人在经营。”

        盛宣怀不漏声色地问道:“听说徐公子在热河也经营机器厂,不知道对汉阳铁厂有没有什么金玉之言,可赠一二?”

        徐天宝说道:“对汉阳铁厂,我略有耳闻,一点愚钝拙见,说出来恐怕大人笑话。”

        盛宣怀笑道:“畅所欲言,但说无妨。”

        “那晚辈就献丑了。”徐天宝说道:“第一,工厂的选址有问题。汉阳铁厂应该设在近煤矿或近铁矿的地点,以减少运输成本。但张督抚一定要把厂址设在汉阳大别山下,以便就近监督。汉阳距铁矿基地大冶约240里,距萍乡煤矿约1000里。每吨生铁为此要多耗用不菲的运费。汉阳又是一个低洼地,为了防洪,在建厂前填土9万余方,耗银30万两,这样就导致了产品价格过高。”

        盛宣怀说道:“木已成舟,没法改了。”

        徐天宝又说:“第二,是燃料隐患。炼钢需要耗用大量焦炭,筹建铁厂时,张督抚心中有一个“中国之大,何患无煤”的朦胧概念。建厂以后,先后花了几年时间派人沿长江中下游探测煤矿,结果一无所得。由于燃料缺乏,汉阳铁厂无法正常生产。光绪20年6月第一次开炉炼钢,但由于焦炭供应不上,同年10月就闭炉停产了。不得已,只能用高价购买开平煤,甚至日本、德国焦炭。生铁市价每吨20两,而开平煤的汉阳到岸价格每吨已达18两,洋煤则更贵。汉阳铁厂的煤焦成本几乎为当时外国钢厂的3倍,炼出来的生铁和钢,在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开炉炼钢要亏本,闭炉不炼,每月固定开支也要8万两,同样要亏本。真是进退维谷,走投无路。”

        盛宣怀说道:“为了解决燃料问题,吾用西法开采萍乡煤矿,同时还要修筑铁路把煤运出来,多方筹措银两,总算是把萍乡煤矿办下了,虽说萍株铁路尚未修退,暂时仅用水路运煤,但煤的问题总算解决了。”说话盛宣怀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情,因为徐天宝说的两点都是已知和显而易见的问题。

        盛宣怀慢慢地抬起手来,缓缓地伸向茶几上的茶杯,似乎有端茶送客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