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东渡日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东渡日本
        李浩然没有再说下去了,看得出来,孙承宗已经在仔细思考了,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不过李浩然还是补充了一句:“所以老孙,只要我还在山东一天,我就会将解除海禁给进行下去,你如果反对,可以向朝廷禀报,我也不怪你,但是我还是更希望你能够和我一起将解海禁进行下去,繁荣海贸,让更多的百姓受益!”</p>

        说完这些之后,李浩然便离开了孙承宗的府邸,现在孙承宗需要的是思考,不是无休止的劝说。</p>

        这次李浩然往日本运送的课不只是那些所谓的美食,还有不少火星出品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大宋都很是值钱,相信到了日本卖价更加高了,日本的金子和铜可是多得很,李浩然早已嘱咐自己的人到时候除了粮食,这两样东西都要大肆收购的,那都是钱哪!</p>

        嘱咐好众人,李浩然又回济南而去了,这次过来本来就只是和孙承宗好好谈谈的,既然谈完自然应该回去了,他可没有什么兴趣往日本跑,再说法度也不允许。</p>

        孟起平领着刚刚被整编不久的山东水师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护航任务,这次李浩然派往随同的人叫易斌,此次李浩然授予了他全权,只要能够在日本赚到钱,随他折腾。</p>

        考虑到此去日本,海途遥远,一不小心还会遇到倭寇,是以黄才捷暂时停止了在日本附近的抢掠,悄悄的为这只贸易船队保驾护航。</p>

        说起黄才捷,现在日子越发过的滋润了,日本尽管很穷,但是可以抢掠的东西还是不少的,而且在以三山为首的四个长门藩倭人的带领下,基本上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林林总总下来,又是一大笔的收入,当然,对于三山,黄才捷也是不吝赏赐的这还是李浩然教他的,养条狗还得时时的喂骨头才会听话。</p>

        不过这其中也有问题,那便是有一些人抢顺手了,想着出去单干,觉得跟着黄才捷只能当小弟不太爽,特别是一些知道黄才捷底细的人见黄才捷死心塌地为李浩然卖命,心中很是不满,时刻想着裹挟黄才捷断绝与李浩然的关系,或者做了黄才捷,自己掌权,最后,李浩然安插的人向黄才捷报告了情况,并联合处置了这些人,让黄才捷庆幸的是,尽管很早自己的结义兄弟田启就提出撇开李浩然单干的建议,但是见自己没有答应,一直没有做什么,包括这次这些人意图不轨,他也没有参与,所以处理起来,黄才捷也觉得好办多了。</p>

        接着黄才捷又一次整肃了队伍的纪律特别是仆从军中一些不守规矩的人,李浩然直接让他们见了阎王,一下子,整个队伍的面貌更加的焕然一新,也变得有效率多了。</p>

        是以,接到为到日本贸易的船队护航的任务的时候,队伍中没有人再有什么意见,尽管底下的小兵甚至不清楚为何突然中止了正蒸蒸日上的抢掠事业,也十分顺从的按照命令出发了。</p>

        一路上整个

        网网推荐:

        船队平平安安的就到日本,这次大家登陆的地方是长门藩,没办法,黄才捷最熟悉的就是这里了,那四个倭人也没有去过其他藩,更关键的是,现在江户幕府也实行了海禁,那是真海禁,虽说对很多人都没有效,但是像这支新到日本的船队,真要是大张旗鼓,估计还是会死的很惨的。</p>

        长门藩,准确的说应该是叫长州藩,长州藩分为长门,周防二国,这只船队登陆的便是更为靠近外海的长门藩。话说长门藩沿海被黄才捷肆虐了一番,已经有些萧条了,恰恰在这个时候,听闻有来自大宋上国的商人想在长门建立货栈,并愿意缴纳一定的税赋,长州藩的藩主毛利球大很是高兴,连忙接待了以易斌为首的山东外贸商会的商人们。</p>

        很快,大家便宾主尽欢了,无他,毛利球大很满意易斌等人提出的税赋比例,而易斌等人也觉得毛利确实是个不错的人,自己随便报个低价就接受了。当然,毛利心中的想法是更愿意直接开抢,但是一想这些人是来自大宋的,能够这么浩浩荡荡的出海,必定有很大的后台,即使这后台管不到自己,也还是小心为好,要知道就在二十多年前,大宋才把整个日本给收拾了,这会儿日本当家做主的德川家对大宋十分顺从,真要是自己做的过火了,保不齐就得遭殃。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毛利想细水长流,毕竟这长门之地对着的是朝鲜,两个关系本来就不好,上次就深深的伤害了朝鲜人的感情,关系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尽管与朝鲜挨得很近,却没有什么来往,而其他的商人,一般又不从长门藩过,所以毛利很看重这行商人所带来的影响。</p>

        而易斌的想法和毛利是差不多的,在他看来,其实大家根本就不需要给这个球大的人交什么赋税,只是考虑到李浩然所说的与地头蛇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后面的发展,易斌才说服了其他的商人。</p>

        到了长门,大家得赶紧的把带来的货物处理出去,获得实在的金银才是正经。</p>

        几家卖盐的商人很快便联系到了买家,这些鲁盐的盐商本来在与淮盐的竞争中就落了下风,要不是李浩然提供了更好的晒盐方子,提高产量和品质,并且指出向外发展的路,大家估计这会儿就得喝西北风了。而李浩然的要求十分简单,在分红的时候他以“技术入股”,要拿二成的利润,技术入股是啥大家不懂,不过大概意思大家还是明了了,也欣然的答应了,李浩然也不怕他们欺骗自己,在古代的中国,商人,特别是大商人,都是很注重信誉的,说什么就是什么。</p>

        至于其他的一些商品,就得费点功夫了,特别是李浩然搞出的那些新鲜玩意儿,更是如此,所以还得大力的推广才是。</p>

        在长州藩,最好的广告形象莫过于毛利球大了,只要他用了的东西,一些有钱的人自然会去效仿,是以易斌把每样玩意儿都送给了毛利球大一些,其中毛利球大对于那个罐头特别青睐,赞不绝口,连连大呼天朝美食,这个罐头自此便在日本成为天朝料理了。</p>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