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四章:磋商之争 (1 / 3)
其实吴迪给天祚帝出的主意很简单,那就是与大宋通商,并且加大通商力度,仿效大唐帝国的做法,与四海通商,唐帝国鼎盛之时,整个长安城到处都是外国的商人,从事各种商品的贸易,商业发达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很多中原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也被引进,而唐帝国立农为本的国策也从中受惠。</p>
从事商业贸易最主要的是可以进行商业收税,关口码头水陆通衢之地更是可以交税,税收一项就能顶当时国库收银的七八成,商业贸易收税在唐代时,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为显示天朝的气度,对外国的商人收税很低或者只收很少的一部分,而收税的目标则是本国的商户,即便是这样,仍然利润丰厚。</p>
大辽国商业贸易历来都是自由贸易,谁也没有想起来去跟商人们收税,自从汉人官僚的兴起之后,税赋得品种也是局限于农业,牧业和渔业上面,并且辽国的徭役是全民徭役,每一个部落除去女人外,老人和十几岁的孩童都需要负起兵役和徭役的责任。</p>
而辽国的军队除了南院在逐渐形成的职业化外,仍然保留着部落征兵不给军饷的制度,所有的军队补给,完全是靠军队自己去打草谷抢劫,这之前是对宋打草谷,在与宋缔盟之后,则转而向其他各落后部落还有西北边境上的西夏进行。</p>
这样的行为造成了与西夏关系的紧张,同时也逼反了女真部落,如今要全面改变这种现状,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无疑是要在大辽国实行一次“变法”!吴迪知道历史上中原王朝凡是进行变法维新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更何况在一个传统上与汉文化都有点格格不入的游牧王朝,所以他才不会采用变法的方式。。</p>
只要说服辽国皇帝就可以,可天祚帝却有些犹豫,自宋辽对敌一来,宋国视辽国为死敌,而辽国又何尝不是,天祚帝是一个没什么作为的皇帝,南方的花花江山对他竟然丝毫没有吸引力,还不如道宗皇帝总是感叹生不为宋人而遗憾,骨子里却是觊觎南边的富裕和江山。</p>
天祚帝这个人除了昏庸之外,还是很迂腐,但此人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贪婪,这一点从历史的记载上就能看出来,吴迪只是给他估算了一下每一年能从商业贸易上大概能收多少钱之后,他的眼睛就放光了。</p>
天祚帝一直坚持宋朝与自己的辽国是兄弟之邦,不肯撕下脸跟宋国闹僵的目的本就是贪图每年人家白给的岁贡,大辽国不是没有雄心壮志的能人,一直以来都有人攒撵天祚帝以宋朝拖延岁贡的借口南下侵宋,都被他否决了。</p>
除了他贪图每年这三十万岁贡外,大辽国虽然号称带甲之士百万,可这些人一旦动起来,早已被他挥霍而空的国库里哪有银子打仗啊?按照吴迪的计划只要通商数年,就可以赚的钵满盆盈,到时候有了钱,想干啥不行?</p>
可是与大宋通商,是不会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辽国一直以来控制对宋的马匹贸易就是为了控制宋朝的武备,就是不想为自己培养出一个强劲的对手出来,而宋朝强烈要求与大辽贸易的最大一项就是马匹贸易。</p>
“陛下,微臣在南边呆过很长一阵时间,您知道宋人需要那么多马匹是干什么的吗?”吴迪问道。。</p>
天祚帝奇道:“难道不是为了武装骑兵的吗?”</p>
“哪里”吴迪给天祚帝剖析道:“众所周知我大辽的铁器纵横天下,铁浮屠无人能敌,可是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行的,宋人国内本就缺马,很多人连马都不会骑,他们的军队都是步兵,用重甲步兵来抗衡骑兵,这是他们的策略,而不是发展骑兵,这点陛下承认吧?”</p>
天祚帝点点头:“那他们需要大量的马匹干什么?”</p>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