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 松锦大战(3) (1 / 3)
洪承畴脸色稍霁,点头道“王爷的有理,也只有把骑兵拧在一起,战力才能倍增,况且王爷善于用骑兵,好,就按王爷的意思调配各部骑兵给王爷!至于战还是守,改日再议。”
营中众将表情各异的离开了中军大帐,洪承畴叫住了周仁远道“王爷请留步,下官有事要与王爷商量。”
周仁远一听,便留了下来。洪承畴命人换过热茶,亲自端给周仁远语重心长地道“王爷,下官知道方才王爷心里有气。下官不是不愿意进攻凌河的鞑子,但是王爷可知这朝廷的旨意是解锦州之围,不是要与鞑子决一死战。再这营中诸将,哪个愿意将自己的全部家当丢在这锦州,王爷你别看有几个将领纷纷请战,那是因为我们刚刚打了胜仗,拿下了r峰山。但是真要是到了和鞑子拼命的时候,刚才王爷您也看见了,谁会主动带着自己的军队去和鞑子耗上?下官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慢慢和鞑子一起相持,等鞑子哪一耗不住了,主动撤军。我等便算是大功告成了!”
周仁远听了,心中既悲哀又无奈,道“督师大人,你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那鞑子如果不肯撤退,也和我大军相持,一旦鞑子大军来援,那我等是战是守?再我军的粮草能供应的上吗?”
洪承畴听了愣住半晌,苦笑道“不瞒王爷,下官此次率军前来已经准备了供应大军一年多的粮草,都存放在那笔架山上,派了三千精锐看护。至于鞑子真的派军前来救援,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时战就战,老夫把这把老骨头就丢在这辽东了!”
周仁远来到地图旁,看了看笔架山的位置,靠近葫芦湾海边,在松山和塔山后方,点头道“这笔架山的位置选的不错,三面环山,被靠大海。鞑子要取粮道不太容易,为保险起见,可派昭毅将军郑成功的水师在海上警戒,防止鞑子从海路抄我粮道。”
洪承畴听了大喜道“如果有水师戒备粮道,那这粮草就更万无一失了。”
周仁远自从看自己改变不了洪承畴的注意,只得每日里操练起手下九千骑兵。后来的一千骑兵是洪承畴特意从虎大威的大同军中调给周仁远的,这可是洪承畴的点睛之笔。因为周仁远自己有两千衡州骑兵,从吴三桂那里调来三千,从自己宣府军中调来三三千,唯独漏了大同兵和辽东兵,辽东兵是本地兵,原本就兵力不足,而周仁远却偏偏没有大同兵,洪承畴为了安抚其他将领,便下令调一千大同骑兵给他,这样一来,周仁远手下便聚齐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骑兵,要是周仁远的骑兵有危险,这些不同派系的军队能看着自己的同僚置身事外?
周仁远在调教骑兵的同时,也拿着一把大刀在挥舞,这把刀还是前不久杨廷麟送给他的,是卢象升的遗物。杨廷麟请旨留下这把大刀也是为了纪念卢象升,一直带在军中,刚好周仁远觉得自己的宝剑虽然犀利,但骑在马上打仗总觉得不称手,杨廷麟便把此刀转赠给了周仁远。
周仁远挥着大刀,一点也不觉得吃力,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杨廷麟在一旁看着心里道“卢督师的宝刀后继有人了。”
就在周仁远训练骑兵一月之后,皇太极的八万援军正朝锦州开拔。洪承畴得知消息后大为吃惊,连忙召集所有将领到帐中议事。
“悔不听王爷之言,现在鞑子果然大军已到,和凌河的鞑子汇合共计有十三万之众。”洪承畴跺脚道。
众将听了面面相觑,纷纷道“这鞑子是举全国之兵啊,大战不可避免了啊。”
周仁远反而劝慰洪承畴道“督师,如今事已至此,后悔无用,还是商议一下如何迎敌。”
洪承畴长舒一口气道“王爷的是,本督现在虽有十万大军,但鞑子倾巢而出,只能严密防守,以待时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