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八阵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八阵 (2 / 4)
        沿途,一直思索诸葛亮口中的兵法和八阵图。

        说起来,后世对诸葛亮的才华颇有些争议,特别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诸葛亮长于治,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但情况当真如此么?

        历史上,随着刘备兵败夷陵,白帝托孤,诸葛亮迎来艰难困苦、却光芒万丈的下半生——摄政大臣,总理国务。

        在这个阶段,他经历了开府、盟吴、练军、南征,北伐,积攒了大量宝贵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经验,接合广览群书积累下来的知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由是战绩彪炳,天下敬仰。

        南中叛乱,他领军亲征,半年而还;

        第一次北伐时,以赵云为偏师,成功牵制曹真大军,主力西出祁山,速下三郡,关中响震,若非用错马谡兵败街亭,几乎达成断魏一臂之战略意图;

        第二次北伐之战略目是得是替东吴牵制曹魏,故而大军只带一月粮草,围困陈仓吸引张郃,张郃兵至,诸葛亮战略目的已达,便粮尽退兵,退时阵斩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击退郭淮,遂平二郡;

        第四次北伐,割麦上邽,破郭淮、费曜,击司马甲首三千,退兵时射杀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司马懿龟缩不敢出,任由蜀汉大军与当地百姓同耕,几乎要扎根关中,一直到诸葛亮病故,大军方才无奈退却。

        可以看到,纵观诸葛亮一生之战斗,几乎都是在敌国境内发生,往往都能攻城略地,斩将夺旗,再差也能保全大军全身而退。

        但碍于蜀汉国力上的不足,以及宿敌司马懿坚守之应对,诸葛亮数次北伐,往往因故退换,战略上皆不能竞得全功。

        但在战术上,特别是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蜀汉以步御骑,正面战场堪称无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