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43章 岂曰无衣 与子战友 (2 / 5)
岂曰无衣?与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偕行!
选中这首诗的原因有三:
一、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唱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他们一听「王于兴师」就紧跟出发、一呼百诺、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质量。
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令人心驰神往。
二、这首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的递进,层次分明有所发展的。
如首章结句「与同仇」,是情绪方面的,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三、这首短诗用到排比、反复、重迭、复沓四种修辞手法,结构巧妙,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的动作。
接着我教大伙儿一起一句一句的唱,很快的大伙儿都会唱了,我们一齐连唱三遍,一时慷慨激昂,歌声响彻云霄,使得营火晚会很快的达到高潮。
下一个节目,我拿出一枝铅笔,请大伙儿慢慢的传递,然后开始再唱一遍我军的军歌,当歌声结束时。
铅笔传到谁的手上,他就要站起来,唱首歌或讲个故事,校长鼓励大伙儿唱歌不论长短,故事也非要多精彩才可,只要将时候听来的家乡传,、唱给大家分享就可以了。
很快的营火晚会又达到另一个高潮,有唱客家山歌的、闽南民谣的、讲薛仁贵征东故事的、居然也有唱初期歌仔戏的,精彩纷呈,大伙儿也都不吝给予、唱的人热烈的鼓掌。
下一个轮到一位满营战士,他红着脸站起来,他从就在军营做奴才,长大成为战士,却不会唱歌、也没有故事可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