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8章仁君 (3 / 3)
“大王……”
赵胜深知赵何是性情中人,但是说出这番宏愿却让赵胜心中忽然闪过一丝不安,然而没等他说出话,赵何忽然想变了个人似地凌然站直了身躯,头一次摆出不可触犯的君王之颜,决断的命令道:
“天晚停船之后速传寡人旨意,此次河间赈灾,行令之人谁若是敢克扣粒谷寸缕,杀无赦,绝不许自辩!”
“诺。”
赵胜清楚赵何此时已经完全被极端的情绪所左右,说什么也是无用的,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微微躬身应了下来。
…………………………………………………………………………………………………
克扣粒谷寸缕杀无赦说起来很解气,而且也能得到河间老百姓的无限支持,但是却又没有丝毫可操作性,不过赵何既然已经这样说了,倒是也有他的用处,君命只要没人反对并且促使君王收回命令自当令而行,当晚船队停宿之时,一道加王玺的旨意连夜发出,没等王驾驾临,河间邑城内已经是一片沸腾。
这样的景象恰恰是赵胜所期盼的,河间作为齐赵燕三国犄角相抵处的郡城城邑,除了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外,同时也因为这里具有一城连三国的良好地理优势,也是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商业必然带动手工业发展,所以河间一直以来都是座富庶城市,豪右商贾云集,即便经过燕军兵祸袭扰,河间辖下的各地都已一片荒夷,河间城却在赵军初步稳住阵脚之后最先恢复了过来。
朝廷君王要的是开疆拓土,军队将士要的是沙场封功,商人们要的是什么?自然是金钱。然而金钱可以让他们锦衣玉食,却无法保全他们的性命,特别是在没有官府强力支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经过骑劫一番掳掠以及赵齐两军的进一步破坏后河间被控制在赵国手中之后,河间的齐国官府已经没有了任何存在的合法性,但与此相伴的则是赵国行政机构不可能那么快健全起来,一时之间只能军管,
军管就意味着不稳定,就意味着未来此地属谁还未可知,作为最懂趋利避害的商贾们来说,即便为着家业回来了,那也是悬着一颗心的。赵何的旨意恰恰起到了安稳人心的作用,虽然只是对贪墨行为的警戒,但在再配上赵国朝廷连君王都亲自上场的不遗余力的赈灾行为,在明眼人看来却也可以解读为赵国已经做准了要死死守住河间,将河间作为赵国领土的决心。
赵国这样想并不一定意味着河间不会再受兵灾,但眼下的情况是燕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至少几年之内也没有完结的可能,在此期间燕国绝不敢得罪赵国,恰恰是赵国在河间加强统治,恢复秩序的契机,前面已经有了齐国狂妄自大,没有派重兵把守河间,以至于燕军大举南下,如同洪水一样细绢济西的前车之鉴,赵国自然不可能这么快便步后尘也对河间这么重要地区的归属问题置若罔闻。只要赵国派重兵压在这里,以长久以来赵国对燕国的心理优势,至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内河间都不会再受到太大的袭扰,商贾富户们终于可以安下心继续发财,普通百姓也能得到安宁,谁会不去支持?
与河间城的沸腾相对应的是,赵胜一直注意着河间城内百姓特别是豪右们的反应,对他来说,河间郡方圆数百里土地、其上分散各处的数十万百姓绝不是一时半会儿便可以完全安抚下来的,而赵国却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消磨,那么在不得已之下也只有拣重点去做,这个重点恰恰就是河间邑。
河间邑作为河间郡的中心,整个河间郡具有代表性的大商大富们几乎全数集中在这里,这些人不但是有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河间一带百姓的影响力,只要他们全心拥护赵国,那么赵国即便没有完全做到安民便将主要精力从河间抽出来放到齐国济东那里去,也不用再担心河间出状况。
不过这道王旨发出去之时,赵何、赵胜他们的船队距离河间城只有一天的距离,赵胜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在路上去了解和分析河间城里的反应,但是当王驾在漳水即将汇入大河水之处弃船登岸,改乘车马向北行了许久到达河间城外五六里的地方,远远看见前边黑压压的迎候人群时。赵何脸上还只是露出了尽力压抑的欣然喜色,而赵胜却是一副总算放下心来的神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