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01章 意外之人 (2 / 5)
在《诗经》《仪礼》,《左传》这些先秦文献中,本以“昏”表示婚姻,后来为了突出这层意思才特加女子旁另造新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婚”字:《礼》:娶妇以昏時,妇人阴也?故曰婚。
除了典籍之外,民间也有将婚礼安排在傍晚和晚间的记载,汉末著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描述刘兰芝再嫁时的情形是: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暗暗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且抛开这些不单凭一些俗语和词汇亦可知,比如:洞房花烛夜。
但为什么古时结婚要在傍晚或者晚间举行呢?《说文解字》也说明了重要的一点:“妇人阴也”这不是一句骂人的话,此阴是相对阳而言。
《康熙字典》给出更详尽全面的解释“昏”字引《仪礼·士昏礼》注:“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根据这种说法?婚礼之所以要选在日落之后举行?是因为此时正当天地阴阳相交之际?这个观点应该出自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班固认为婚礼要在阴阳交时举行?且最好选在春天?原因也同样是为了顺应自然节律:
“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班固的说法总结起来,即“阴阳交接之日”配“阴阳交接之时。
至于北方白天结婚的这个传统其实并不久远,是在康熙之后?有人认为是清后期施行宵禁?百姓不得不在白天办?但没有文献支持?另一部分则认为是受满清皇室影响,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内务府具奏?内开四公主下嫁吉期,于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三日巳时行初定礼,五月十三日巳时行成婚礼——巳时是上午9—11点。
这是有记载最早白天办婚事的,但满清皇室也不总是白天办,比如光绪十四年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之父桂祥是黄昏在家举办盛大的纳采宴,但迎亲队伍却直至子夜23:55才出发前往紫禁城,并于凌晨3:30抵达紫禁城乾清宫,下凤辇,算正式嫁入皇家。
再者,溥仪的大婚典礼是在“十二月一日子刻”举行的。
这个时候老百姓已渐渐将重点放在“吉时”上,而不一定非要晚上办,白天也可以办,到了清末民国受西方礼教冲击,白日成婚已习以为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