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蛊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蛊 (3 / 3)
        其实顾仁龙看看饶六爷脑中折腾的蛊虫就知道,中间停顿了太长的时间,既然已经定住了始作俑者,饶六爷也就安然无恙了。只是,他一贯的想赚足银子或是人情,他来以前已经做足了功课,知道饶六爷在饶家在整个浙江黑白道上的重要程度,自然不肯轻易的放弃如此摆谱的良机,顿时做出痛苦和沉思状。

        “神医,我父亲的病情,您看可还能治愈?”饶华麟作为家里的老大,一省公安厅的厅长,此刻不得不以尊称叫这个小一休哥了。

        “饶爷爷是中蛊了,治疗这个有两种方法:一是找到下蛊的人,对方自然能够轻易的把蛊虫给呼唤或者用某种草药、药物给吸引出来;二是强行的杀死蛊虫,这个风险很大。

        风险于医生和中蛊者都有,伤者的风险是如果蛊虫杀不死,施蛊者很快就会知道,就会加剧痛苦和加快中蛊者死亡的时间;医生无论杀死杀不死蛊虫,都会和草鬼婆结下仇怨,如果杀死蛊虫,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所以,即使能解,我也很难,毕竟我自己的性命也很重要,同时也不能够百分之百的能够杀死蛊虫。你们商量商量,三分钟最后给我个结果吧!也算是秀秀和饶梦曼姐妹一场,我们结个善缘。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告诉你们,直接回绝或者说无法治疗完事。”

        说完,顾仁龙做出万分痛苦状。

        炎黄国蛮荒一带,自古就笼罩一层神秘面纱,魑魅魍魉四处游走,瘴气蕴绕山林。存在着各式奇风异俗,其中养蛊这种神秘巫术一直为人称奇,谈蛊色变。其中:金蚕蛊、泥鳅蛊、疳蛊、生蛇蛊、肿蛊、种情蛊、绝命蛊等等好多种,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苗族的一些妇女却深受这种观念影响,认为“蛊”只有妇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妇女身上,传给下一代女性,而不传给男性。比如某男青年“游方”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有蛊”姑娘而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娶来,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凡属女性,均要从她母亲那里将蛊承传下来,并代代相传。

        蛊分为慢性蛊和急性蛊,慢性的比较折磨人,就是让你痛苦万分,最后慢慢的看着自己死去;而急性的就是长期的潜伏,突然发作,中蛊者很快就会被蛊毒死。

        饶兴国明显的是中的急性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