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火噬名寺,幽谷白衣 (2 / 3)
就在和尚最后一次被火舌逼得连连后退时,殿中女一声尖叫,和尚便见大殿内门房梁倒塌,将女压在了下面。女看到他便冲他呼喊求救,和尚见状急的抓耳挠腮,突然,又折身去了水瓮旁,将衣裳在水瓮里浸湿披在头上便冲进大火。
他几乎是闭了眼睛冲到女的身旁,毫无畏惧的将压在女身上的木头搬开,手上却被烫的血肉模糊。但奇怪的是他并不觉得疼。他拉了女便走,不想女竟推开他向里走去,边走边喊:“玉晗,玉晗,你在哪儿啊……”
此时火越烧越旺,和尚见情势紧急不顾女挣扎,拖了她便走。可刚走了几步就听“噗”的一声书架倒地,一股狼烟翻滚,和尚被狼烟裹挟丢了出去,而女则被倒下的一青铜灯架插中腿,血水如破堤洪水般涌出,而那灯架又被书架压住。
此情此景吓得两人皆大哭起来,但是一哭就吸进无数烟尘几乎窒息而死。和尚停止哭泣拼力挪动书架,无奈,几番拖拉推扛下来,书架竟纹丝未动。他望着面色惨白的女,无计可施便跌足流泪。那女却是个异常冷静之人,她并未哭,而是从怀中掏出一青玉半月坠塞在和尚怀里道:“妹妹,妹妹……”
形势紧急,大火随时能将和尚吞没,况他此时已看不到眼前的女,心里害怕转身就跑……
浓烟不仅呛得殿内两人不得呼吸,就连山墙外的萧七儿都被呛的连连咳嗽。
萧七儿,海岛人士,十三岁。当年,其养父公孙少游在路旁捡到她,彼时她只三岁,身边有个上了年岁的侍女已是死了。少游本为她取名巧儿,意思是他们在路旁巧遇,但她得知身世后坚持改名为七儿,谐意:弃儿。
少游后经多方打探知萧七儿的生身之父乃被“梅花诗”案牵扯遭流放其余家人全部充奴的萧翰林。他为躲避朝廷追查便带着萧七儿及女儿公孙青儿乘船欲往海岛,不想竟在码头将女儿弄丢,恰巧当时有官兵来查,少游以为是追查萧七儿便抱了她毅然决然乘船离去。
此后他亦来长安找过女儿终是无所获,而萧翰林家早已是人去楼空满目疮痍。自此,二人再不入长安。十年后,公孙少游病逝,萧七儿于榻前承诺定找到姐姐公孙青儿。不久,海岛遭海水溢岛,萧七儿便随了乡亲前来长安。
阔别十年再回长安早已沧海桑田,如今的长安于萧七儿而言,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只能靠乞讨为生。某日恰逢广智寺施粥,她来求粥,喝完粥准备去寺后采摘野果,因实在太累便在寺院后门睡着。正睡得香甜却被刺鼻浓烟呛醒,心中不悦,抬头见广智寺后院火光冲天,一声惊呼忙冲了进去。
她刚冲进后院便听咔嚓一声,正殿的房梁轰然落地,激起的烟尘有两三米高,待烟尘徐徐降下她隐约见火光中有人冲她挥手。她便不顾危险冲上去,直到一股逼人热浪袭来她方住了脚步,焦急的冲里打望。
殿内,一女被压在青铜灯下没了动静,一和尚则被窗梁压倒,奄奄一息。他于迷糊间看到一身影便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青玉半月坠扔向了萧七儿人便死了。
萧七儿弯腰捡青玉半月坠,还未直起身却见大殿的前墙“噗”轰然倒地,一阵热浪烟尘携了萧七儿便向山门外滚去。
她一路尖叫着向山下滚去,刚到山脚,“扑通”一声又掉入湖中。猛扎进湖里激起巨大漩涡,像是被湖水吸进一般,隔了许久湖面将要恢复平静时她又猛地冲破湖面,吐掉口中脏水,挥舞着双手大喊救命。
冰冷的湖水触及肌肤,寒气由毛孔直入骨髓,萧七儿的喊叫声中带着寒冷的颤抖,喊了几声便又变成了低声哭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