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教训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教训 (2 / 2)
        天国啊!那可是所有神圣教廷信徒的梦啊!

        当弗朗多说出务必尽快找到画中人,并且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时候,尚在格尔木的刘轩,莫名打了个寒颤,心中也涌起了一缕阴霾。只不过,刘轩以为是那刚逃走的无余子,又在打自己的主意,所以他也没太放心上。同阶一战,刘轩根本不惧。如果无余子叫来结丹修士,相信儒门、昆仑、雷音寺都不会袖手旁观。既然如此,何必在意?

        在候车室休息了一夜,于早上五点多坐上开往山原的火车,刘轩总算是又感受到了繁华都市的气息。连着二十多天呆在昆仑山脉中,他确实感觉有那么一丝不适应。人啊,终究是社会性的动物。

        第二天凌晨三点多,火车抵达了山原站。吃了些早餐,又等到早上五点多,刘轩才坐上了第一班前往五台山的班车。说实话,坐车这种事,是非常枯燥无聊的。尤其像刘轩这样只身外出的游客装束,又是扒手们最喜欢光顾的对象。因为这样的人一般都有钱啊,又只有一个人,就是被发现也不怕,偷不成,还可以明抢嘛。火车上人员这么密集,就是乘警赶了过来,也很难抓到人。

        一直到上午十一点的时候,刘轩才终于来到了五台山山脚下。因为他临出发时,曾将要来五台山调研的事告诉了幻明。而五台山佛光寺的方丈,正是幻明的师弟幻青,所以,幻明就将幻青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刘轩。

        既然现在已经到了地方,当然还是找个当地主事之人更方便。给幻青打过电话后,刘轩就缓步走上了五台山,静静地欣赏起五台山的风光来。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东汉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台山又称“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此外,五台山并非只是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同时,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能够在此和谐共处。据传五台山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为敕建寺院,曾有多朝皇帝前来参拜。

        缓步走在前往佛光寺的路上,刘轩眼中尽是沙弥、比丘、比丘尼、喇嘛,以及形形的游人。这种感觉很矛盾,却又让人觉得矛盾的理所当然,甚至是感觉很和谐。为什么呢?佛门本是清静之地,若沾染了太多红尘俗气,就有违了佛门教义。但是,佛门又是劝人向善,讲求普度众生的宗派。两者交杂在一起,就难免令人觉得有些格格不入,可那和谐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刘轩才回过味儿来。所谓和谐,是指游客虽多,僧尼虽众,但大都出于虔诚的礼佛之心。所以他们行动坐卧间都比较安静,高声喧哗的情景并不多见。以至于整座五台山,都处在一种肃穆,却又内心喜乐平和的氛围中。

        说起来,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佛家圣地之首。

        世间的各种宗教,只要是劝人向善、导人以正的,都可作为老百姓的精神寄托,统治者也只是予以引导约束,而不会彻底禁绝。即使当年唐武宗灭佛,也没有彻底将佛教赶出华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宗教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宗教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对于宗教的存在,华夏大地历朝统治者,大都还是持鼓励的态度,因为劝人向善的宗教教义,非常有利于统治。而华夏也从来不存在政教合一的土壤,所以除了那些邪教,以及借用宗教之名,行反叛之实的叛匪,统治者根本就不担心政权会被宗教夺取。在以儒教为治国之本的华夏,宗教终究缺乏了统治基础。

        就在刘轩一边游赏着五台山的风景,一边思绪飘飞的时候,一道伫立在不远处的身影,映入了他的眼帘。

        正是这道身影的出现,让他不由得身形一震,如遭雷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