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法家思想 (2 / 4)
孰对孰错?三北直躬,不能一论。
法家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其反对复古的保守思想,主张锐意进取。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当时许多有罪或者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还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韩非。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某些方面比后世的法律还全面。如见义勇为在后世为美德,在秦律上是一种义务,不履行要被处罚。
还有一点,就是法家思想讲究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君主集权。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时,韩非子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刘凡个人认为儒家治国不如法家。
战国初,阴晋之战。
魏国经过魏文侯的改革,国力异常强大,并抢占秦国河西之地,使秦国疆域暴露在外。魏武侯继位后数年,秦国动用大军,意图一鼓作气夺下被魏国抢占河西地区,多年鏖战不得果后,秦国再次动用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攻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魏西河太守吴起,以“武卒”五万,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战之。
战车乘法为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右方甲士执戈,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车上一般还备有若干有柄的格斗兵器,如戈、殳、戟等,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骑兵出现,战车淘汰。历史总是在进步。
因为魏国改革得当,士兵悍不畏死,以一当十,反复冲杀,大败秦军。
此战后数十年,秦国一蹶不振。
秦孝公继位后,出招贤令,商鞅于卫入秦,变法改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