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梅家学馆 (1 / 3) 
        “有胆你就来!”梅笑寒发出了呐喊。
        这是何等的求贤若渴。
        只要你有胆来,只管开价,不论门庭不论出身。
        其实要说这年月,倒也不错,不论是商人还是人都赶上了一个好皇帝。
        这便是北宋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虽然童年生活在李宸妃的阴影之下,但是长大之后的宋仁宗赵祯却是一个三观端正的好少年,不然仁宗一朝也不会出现那么的人才。
        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赞曰:“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他善法,尤擅飞白。有一百卷。录有其诗。
        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拯反对任命仁宗宠妃张氏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赵祯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对,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赵祯生气地说:“你们是想说张尧佐的事吗?节度使是个粗官,为什么还要争?”言官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赵祯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他回到后宫后,对张氏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赵祯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时代,算是很难得的。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
        赵祯一朝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
        赵祯不安于守成的现状,针对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三冗”现象,也有志开展革新。他多次以“天下事责大臣”,意图有所作为。
        庆历三年,赵祯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锐意进取。九月,在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亲历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有帝王,辅导者有宰相,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有董事长,有经理总经理。
        而梅家的主心骨就是梅笑寒,二狗子并无什么学识,要他卖点东西还行,若是主持一家大局,恐怕就难以担当起来。
        想到这些,梅笑寒有一头栽进了仓库里,想要从里面找出一些类似于管理之类的籍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