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剿匪的猫腻 (1 / 5)
好处是什么不得而知,赵佶的书信是提前与陈敬济通个气,正式的圣旨由办事的差人送过来宣读。
陈敬济以为圣旨会拖延几天,没成想携带圣旨的文官与张宪送来的书信相隔不到一个时辰,来的文官是熟悉的李纲大人,圣旨的签发人是太赵恒。
天在朝堂上应该有无上的权柄,可大宋朝的天赵佶与太赵恒却要受到文武百官多方面的制约,很多不同意的决议都不得不签发,朝堂上服力强的文官会让天妥协,这种像是笑话的现象就是宋太祖过于重视文官所造成的。
文人对内,武人对外。
圣旨里全是官方的语言,大体的意思有两点:一是责令陈敬济向完颜阿骨打转交三城的管辖权,二是便宜行事并封赏有功的人。
便宜行事的比较泛泛,没有明确指哪一方面的内容,有了赵佶的书信后,陈敬济明白第二点是义父给的好处,希望他得到好处后能遵从旨意。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圣旨里没有明完颜部落禅让的事,那就是可去可不去,去不去都不会有问题,换句话就是他并不是完颜阿骨打重点要请的客人。
摆香设案参拜,领受圣旨必须走一道道形式上的过场,具有传承的仪式代表着天的威严及属下的恭敬和忠诚。
“听幽州的俘虏有几万人,赵公要发财了!”李纲朝陈敬济作揖,“异族的身体比汉人好,他们是最值钱的奴仆。”
俘虏都是劳动力,一场战争捕获到的人在哪国都是苦役,陈敬济把异族的俘虏给分管奴役的衙门就会有银进账。
这种收益是武人的辛苦钱,朝廷知道钱的来龙去脉,天为了笼络人心从来不会干涉武人对俘虏的安置。
陈敬济没有将俘虏都送去奴役,他有他的长远打算,俘虏的下落会有很多双眼睛盯视,他只要稍微出点银就能堵住闲言碎语。
有钱大家赚!
“李大人,我是继续征辽还是返回汴梁?”
李纲从宽大的袖口摸出一份密旨,上面责令他与陈敬济交接完三城的事项,一同南下征讨方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