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皇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7.皇 (1 / 4)
        实际上,当年踏上明朝的土地,来明朝传播天主教的传教士并不少。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及西、葡的对外扩张,穿儒服的利玛窦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

        明万历年间,耶稣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明清时期中西方科学与文化交流的序幕。

        耶稣会士是耶稣会成员的统称。外文通常在人名之后用S.J.表明。在中国又多指在华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为天主教修会之一。又名耶稣连队。

        从1552年到利玛窦1583年到达中国,共有32名耶稣会、24名方济各会士、2名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定居,但都未成功。

        直到1583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等始以“番僧”的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国。

        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甚至到了康熙十七年,在清廷钦天监任职且深受皇帝信任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还致信欧洲教会,请求增派传教士来华。

        得知南怀仁的请求后,路易十四认为这是扩大法国在东方影响的极好机会,立即决定派遣耶稣会士来华。他任命白晋等6名法国教士为“国王的数学家”,前往中国传播天主教,并访查民情地理,以广见闻。

        只不过当时的清朝简直丢了大脸。

        因为当年西方传教士曾带着在明朝的见闻回到欧洲的原因,当时的欧洲传教士,大多都以为东方,是一个富裕之地。

        人民们吃得饱穿的暖,道路四通八达,一个有名的城市,甚至能与西方帝国国都比肩。

        然而到了那里他们才发现,丫的遍地都是乞丐,流民,人们的眼中从未有过对未来的渴望。

        简直垃圾的要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