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和狗睡了一晚上
宋建华一到单位就追着领dao要事做,可农牧局的领dao忙着紧张的秋收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的要求,扔给他一堆文件和资料,让他慢慢shu悉西藏的农牧政策和qing况。
宋建华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文件和资料翻看了一遍,而且还做了大量笔记,把关键数据摘抄到自己的小本本上。虽然对西藏的农业发展、生tai环境、气候特征等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但这都是纸上的信息,他急于深入实地看到具体qing况。
第二天,宋建华从食堂拿了些馒头,又灌了一壶水,徒步走到郊区。左顾右盼时,一辆拖拉机开过来,他追着跳上去,连说带比划地要农民带他去村庄看看。
拖拉机来到拉萨近郊堆龙德庆县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这里的村民正忙着收割青稞。宋建华心中暗暗叫好,向赶车的老乡吆喝一声便跳下车去,拍拍屁股上的牛粪灰就跳到青稞地里。
地里的每束麦穗都金黄饱满,沉甸甸地低着头。宋建华面对这有着悠久种植历史,被藏族人民称为天神赐给人类的神奇植物激动不已。他摘下一束麦穗仔细掂量,明显感觉比老家的麦子分量重。他用力搓散数数颗粒,又目测了一下种植密度,当估算出亩产超过二百斤时,惊喜地欢叫起来。邻地的农民放下镰DAO看着他,好奇地打量这位不知从哪里跑来的汉族小伙子。
他再次细细端详着手中神奇的高原植物,发现青稞nei外颖壳分离,籽粒luo露,从外形上看极像老家的大麦。叶,厚而密,se较淡。再捏捏麦秆,发现茎干粗壮,表面光滑,空心且韧xing强。他又刨出根茎,仔细辨别chu生根和次生根的发育生长qing况。回忆着书本上说的: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葡聚糖最高的作物,达到小麦的50倍,具有提高机体防yu能力、调节生理的作用。想到只有它能顽强生长在高寒缺氧、阳光辐射强烈的高海拔地区,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宋建华从心里对饱含西藏人们qing感和文化的青稞充满了敬意。尤其了解到青稞就是中原地区有着五千年种植历史的大麦的祖先,他就像找到了根,觉得自己就是这块土地远归的儿子。
可是,从资料中知道,由于受到自然气候、技术水平、耕种面积和农业水利设施的影响,青稞的总体产量并不尽人意,西藏的农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也远远低于全guo平均水平。宋建华一边转一边看,发现农田受地势的限制,大都零散地分布在山坡和河滩,土地的灌溉面积不大,几乎没有像样的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高,农民都是手工劳作,靠天吃饭。他忧心忡忡地想,自己要干的事qing很多啊!
宋建华从麦地里出来又钻进羊群,抓住一只健壮的公羊,用力扳着羊角和它较量。公羊怒目横视,两只前脚有力地抓刨地面拼命挣扎,母羊吓得惊慌失措,小羊“咩咩”乱叫。宋建华在家就经常这样和自家的公羊较劲,目的是观察羊的生长qing况和健康状况,一般他都能连续撂倒好几只羊。但是今天明显感觉yu到了对手,xiong口像有一团棉花,小臂不能持续发力,稍一松懈,狡猾的公羊反把他放倒在地。宋建华吃了一嘴泥,说:“不算不算,我今天是高原反应!”母羊们“咩咩”叫起来,像在嘲笑他。
宋建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又瞄准一头黄牛。说它是黄牛好像又不是,毛发短细,尾巴小巧,但是又和想象中的牦牛相差甚远。这次他不敢轻易出手,而是从刚才公羊刨松的地面捡起一块石头扔向它,想通过黄牛的奔跑速度查看它的体格状况。可是,黄牛只“哞”了一声,甩了甩尾巴瞪了他一眼,依然依恋地面上所剩不多的青草,一步也不肯挪动。宋建华再次捡起一块石头时,一个扎着长辫子的牧童跑了过来,对他“哇哇”乱叫一通,还愤怒地举起了鞭子。宋建华赶紧跑下山坡。
他慢悠悠走到村头,拍了拍笔直挺拔的杨树,又来到水渠边尝了几口有牛粪味的渠水,掏出本本写了几个字。天快黑了,他还不想走,又转到村里想看看家qin牲口的养殖qing况,可是在房前屋后左闻右嗅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一间猪舍和鸡棚。难道他们不养猪养鸭?他又跑到农民放杂物的院墙角落翻找鸡鸭的饲料,可是只找到几个烂土豆和一堆发酵后丢弃的青稞。
天黑了,一只狗懒洋洋地从地里走回来,象征xing地对他吼叫了两声就钻进麦秸垛堆砌的窝棚。宋建华看了看漫天璀璨的星光,知道自己今天无chu借宿,也跟着狗钻了进去。出人意料的是狗并没有驱赶他,还给他腾了一块地。宋建华感激涕零,忙从挎bao里摸出一个馒头扔给它,可狗只冷漠地看了他一眼就闭上眼睡了。宋建华心安理得地躺下来和狗靠在一起,狗身上的温度很高,让他感到既舒服又温暖。不知怎么,他突然有了抱住恋人那样的感觉,又自觉害臊,脸红心跳地往后靠了靠。和恋人依偎在一起是什么感觉呢?他在想,可是没有谈过恋爱,更没有和异xing亲密接触过,真想象不出肌肤相依、耳鬓厮磨是何种滋味。应该很甜蜜幸福吧,要不人家怎么说销魂呢!
ye晚和白天的温度是两重天。宋建华来回翻身,怎么也睡不着,便琢磨起来: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昼ye温差很大,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而晚上温度低,植物的呼吸能力减弱,有利于青稞养分的积累。所以青稞的亩产量会很高,但由于受土质和气候的影响并不能大面积种植……想着想着,他睡着了。
早上醒来,狗已不知去向,但扔给它的馒头还在。宋建华拍拍馒头上的灰,挑出几根狗毛,把馒头塞进口袋。走出狗窝看见太阳从金黄的青稞地里跳出来挂在弯弯的山羊角上,他伸了个懒腰,跑到地里帮农民收割青稞去了。
这一干就是好几天,细皮nen肉的手划破了好几个口子,眼镜片也被麦芒刮出一道道划痕,嘴角还起了几个水泡。
回到单位,大家知道他这几天的经历后都不可SI议,摇摇头。可他毫不在意,又向他们请教起这几天yu到的问题来。当问到这里的土壤结构、有机含量和水质成分等具体数据时,同事有的摇头,有的含含糊糊说不清。
第二天一早,宋建华又背上馒头一壶水跑到村里,挨家串户去看农民刚刚收回来的土豆、豌豆等经济作物,还详细询问了其他农作物的生长qing况和有关数据,并一一记录下来。临走,又抓了点泥土灌了一壶水,准备带回去化验,然后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刚进城就看见LU旁一个工地尘土飞扬,打桩机“轰轰”发出沉闷的声响。几块水泥板上蹲着一群工人,正端着碗对着夕阳吃饭,其中一个人很像陈西平。宋建华肚子咕噜噜地叫起来,立刻从马车上跳下来边喊边跑。
陈西平听见喊声从水泥板上跳下来,问:“你咋来了?”宋建华也不回答,见他端着一碗粉条炖猪肉,二话不说抢过来就吃,一旁的工人们直笑。陈西平嘱咐宋建华慢些吃小心噎住,可宋建华并没有放慢速度,飞快地扒着碗里的肉,又夹起一筷子粉条塞进嘴里。陈西平见他ji不择食的样子,又从工棚端来满满一碗肉,还用筷子串着两个馒头,说:“吃这碗,肉多!”宋建华也不推辞,跳上水泥板,学着工人的样子蹲着大口大口吃起来。吃完了肉,两个馒头也下了肚,这才放慢速度转着碗边把肉汤喝尽。他把碗舔得干干净净放下筷子,用袖子擦了擦嘴站起来说:“蹲着吃饱,站起来刚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