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岐山臊子面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岐山臊子面 (1 / 3)
        (秀兰来到食堂,王科长像迎接贵宾一样接待她。要说做岐山汤面,秀兰是拿手好戏,轻车熟路,没有多大困难。对于一个大的食堂来说,各种菜蔬、猪肉的准备,也是十分容易,只要开一张单子,采购员就会置买齐全。虽然说猪肉定量供应,菜蔬数量有限,可是学生人数众多,对高校学生还略有照顾,总的数量应用起来也就绰绰有余了。再说,秀兰知道,岐山汤面要各种菜蔬、调料的合理搭配,要色香声味俱全,并不完全靠数量取胜。炒好猪肉臊子更是关键一环,要前腿和后腿的好肉,要肥瘦兼有,要嫩活的,切成精致的四方丁儿……

        秀兰初次上厨,不好意思指挥别人,王科长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擅长刀工的小黄做下手。小黄果然是个好刀工,把个臊子切得大小均匀,四棱上线。把泡好的黄花、木耳切得一样大小,——有红萝卜更好,把油炸豆腐切成平行四边形小片,把摊好的鸡蛋薄饼切成菱形小片,把大葱切成碎碎的葱花。秀兰先炒臊子,菜油热后放入臊子,大火翻搅至肉发白时,放入姜片、调料、酱油,中火翻炒,然后加少量水翻搅,加食盐少许,等到臊子快熟时加入食醋,这样炒好的臊子又香又酥。王科长站在旁边看时,秀兰说:我家在岐山东边几十里的地方,其实我们的臊子汤面比岐山汤面还要讲究,还要好吃,不过岐山汤面出名了,我们却没有名气。就拿辣椒来说,市面一些卖岐山汤面的,在炒臊子时放入辣椒,我们那儿不放辣椒,因为辣味把臊子的香味破坏了。再说,我们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吃辣椒。我们那儿,吃臊子汤面的时候不放辣椒,没有臊子的时候可以吃辣子汤面。

        王科长笑笑:好好,你们这样好,我本人吃臊子面的时候就不喜欢放辣椒。

        秀兰说:当然,想吃辣椒的人可以给他放点辣椒。——要不的话,我们调两锅汤,一锅放辣椒,一锅不放辣椒,满足不同的需要。

        王科长说:这样更好。

        秀兰掌勺炒汤的底菜,把黄花、木耳、油炸豆腐倒在锅里翻搅,王科长说:要是放些葱或韭菜,炒在一起,味道不是更香吗?

        秀兰说:葱花和鸡蛋撒在汤里是做漂汤的,葱花经开水一烫就有了葱的香味,是一种清香味。葱和韭菜炒熟以后虽然有香味,却变成糊状,下在锅里会把汤搞得浑浊不清。黄花、木耳、油炸豆腐、红萝卜炒熟了不会糊汤。我们那儿把臊子汤面叫做清汤面,端起一碗臊子汤面,挑起面条,灵灵朗朗,面是面,汤是汤,臊子是臊子,底菜是底菜,这样吃起来才舒服。

        臊子、底菜、漂汤准备停当,秀兰开始调汤。王科长说:吃过你做的汤面的人,都说你调的汤特别香,不管吃了几碗面,都要把汤喝个光光净净,他们说酸酸的,油油的,香香的,真好喝。我倒要看看,你这汤是怎么调的,有什么秘密。

        秀兰笑笑:秘密倒没有,关键是各种调料的搭配要适当,醋要稍微出点头,我们做的是酸汤面嘛。一定要用粮食做的好醋,东关酿造厂的醋和酱油就很不错,听说在全国得了奖的。

        小黄备好两锅开水,秀兰分别放入盐、醋、酱油、味精、臊子、底菜,撒入葱花、鸡蛋漂汤,一个锅里放入红红的辣椒油,搅拌均匀,略微烧一烧,用碗舀了少半碗没放辣椒的酸汤,让王科长尝尝“味道如何”,王科长把酸汤在碗里转了转,先抿了一点,然后几口就喝完了,连连称赞:香,香,味道好极了!

        秀兰又给他舀了一点放辣椒的酸汤,他尝了尝,也是满口称赞:好,好,这才符合岐山汤面汪、煎、稀、酸、辣、香的标准嘛。现在还不到开饭时间,你先下几碗面条,让大家品尝一下。

        面条分为两种,机器压的细面和韭叶面,水烧开了,秀兰下了一把韭叶面,捞了六七碗,全部浇的是没放辣椒的臊子酸汤。王科长先端了一碗,招呼大家都来品尝,跟前的炊事员呼啦一下一人一碗就端完了。小黄挑起面条看了看:这面条也算符合薄、筋、光的特点了,可惜捞得太少了。

        小黄津津有味地吃着,秀兰说:汤面稀稀的,吃起来才有味道,待大客时一碗只准你捞一大口,捞的多了还要挨骂哩。

        小黄已经吃完了:那得吃多少碗才能吃饱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