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老李的秦腔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老李的秦腔 (1 / 4)
        忙忙忙,一天到晚总是忙不完的事情,李金花和德仁联系了好几次,终于约定了一个星期天,德仁、大刘一块儿去咸阳看望老李。西安到咸阳,40多里路程,坐汽车一个小时便到了。他们一下汽车,金花便笑嘻嘻地迎了上来:张叔叔,这位是刘叔叔?我爸已经念叨你们好几天了。

        老李家离汽车站很近,他们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老李住的是老式家属楼,实用的三室一厅,老李两口住一间,大儿子金鹏住一间,两个女儿金花、铜花住一间。老李评上中级职称的科长以后,妻子儿女的农村户口才迁进城里。老李和妻子儿女正在家中恭候,看见德仁、大刘进来,老李扑上来便和德仁、大刘拥抱在一起了……老李十分激动,止不住热泪涌流,德仁、大刘也是泪眼婆娑……许久,他们才分别落座。妻子说:自从金花回家说了恩人的情况,老李天天念叨着组长,念叨着大刘。唉,老李的身体远不如从前了,他总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不能解脱,在家里常常唱着秦腔《周仁回府》几个伤情的段子,唱着唱着便止不住流出了眼泪。老李经常说起组长的故事,对你的乐观、自信、坚强佩服得不得了。老李多次对孩子说起你的救命之恩,一定要孩子们对你当面拜谢。

        德仁微微一笑:嫂子,别把救命之恩挂在嘴上,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不就是帮你们收集了一些馍馍,买了一点黑豆吗?

        老李一脸严肃的:要说,为什么不说呢?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那个青黄不接、无米下锅的关键时刻,就是这30多斤馍馍和15斤黑豆,救了他们母子四人的性命。说起来也不怕你笑话,当时老大金鹏5岁,老二金花3岁,老三铜花还怀在她妈肚子里。组长,我就叫你组长还亲切些,你就在这椅子上坐定了,我叫孩子们给你磕头……

        德仁急忙摆手:老李,使不得,都80年代了,还搞这老一套干啥?

        德仁正要站起来时,被老李按住了:组长,你要是不听从我的安排,我就先给你跪下了。

        德仁一看,老李来真格的了,只好乖乖地坐下来,于是金鹏、金花、铜花一字儿排开,扑通一声跪在德仁面前,一下,两下,三下,磕起头来,最后齐声喊道:感谢叔叔救命之恩!

        孩子们是真心实意感谢叔叔的,等到他们站起来的时候,眼睛都湿润了……老李接着说:孩子们,你们还要感谢刘叔叔的救命之恩。你妈到铜川的时候,由于饥饿过度昏迷不醒,吃了刘叔叔的炼乳,你妈才清醒过来。

        听了爸爸的一番言语,孩子们就势跪在了大刘面前,接连磕头三下:感谢刘叔叔救命之恩!

        大刘哈哈大笑:呵呵,孩子们,起来,我沾光了,我沾你组长叔叔的光了。老李,这感恩的活动就算结束,可是我的肚子有点饿了。

        老李笑了笑:大刘,不用着急,我早就安排好了,中午吃臊子面,现在品尝咸阳地区风味食品。

        老李一挥手,各种风味食品摆满桌子。老李拿起一个膨大黄酥沾满芝麻的食品:这是三原蓼化糖,咬一口又甜又酥又香,里面却蓬松得像棉花一样。

        于是一人拿着一个蓼化糖品尝,个个赞不绝口。老李拿起一条长方体芝麻糖:这是琼锅糖,麦芽糖里融有芝麻,越嚼越香,越嚼越酥,满嘴里都是香味。

        德仁拿了一截边吃边品味:麦芽糖本来是黏的,经过加工却变成酥的了,劳动产生了智慧。

        老李又介绍了凹凸不平的石子馍:这是用烧热石子烙成的薄饼,又香又酥,据说常吃石子馍可以治胃病。

        大刘咬了一口石子馍,慢慢地嚼着:真的是又香又酥,干得没有一点水分,吃石子馍不能性急,这是在磨炼人的性子呢。咳,我得用开水冲一冲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