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三章 六朝四大家(中) (2 / 3)
那半幅是唐代的梁令瓒临摹的,北宋的李公麟称赞他的画风酷似吴道子,虽然我没有见过吴道子的画,但当时也觉得很不错。可是和这幅原作比起来,梁令瓒的那幅就要差好多了,这幅可是稀世珍宝啊。”
宁爷是个很正直的人,对李公麟没什么好感,道:“梁令瓒的主业是天文学,绘画只是他的副业,又是临摹前人的作品,自然不能做到形神俱佳()。李公麟的评价不看也罢,这个人没什么风骨,那幅画曾经被蔡京收藏过,想来是讨好吕惠卿、蔡京等人的谄媚之词。
中国画分为疏密二体,张僧繇是‘疏体’的典型代表,对绘画原则和规范的确立大有其功,他的画风可不是随便能模仿得了的。
张怀瑾在《画断》中评论张僧繇的画,说‘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
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也说过,‘至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
日本人的那幅画我也见过,梁令瓒的画工算是不错的了,把张僧繇的画学了个七八成,但只是形似,笔墨之间缺少了一些该有的神韵,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等要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名气大也是因为年代久远和梁令瓒的名声。
现在真正的宝贝已经被小辰得到了,有了真品可供研究和鉴赏,临摹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这幅画只要在唐韵展出,日本人的那半幅就可以算是破烂了。”
宁爷虽然生活在欧洲几十年,可骨子里的华夏情节还是很浓重,如果是在历史上通过正当渠道流入他国的中国文物,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那些不清不白,没有一个合理解释说法的东西,他很愿意让那些东西变成一文不值的臭狗屎。
张辰对于这个又是长辈又是前辈的老人,心里也是敬佩的很,宁爷的脾气和他很相近,都是那种对是非正邪分得很清楚的人()。宁爷给国内捐过不少流失海外的文物,可其中没有一件是当年被抢走,或者是以非法途径留出来的。
闻言笑道:“外公,现在国内的收藏风越来越盛,已经是一派全民收藏的景象了。虽然还有很多人会花高价买下一些当年被盗抢的文物带回国内,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顶级收藏家的行列。
不会再用这种吃大亏的方式,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更多的国宝文物来,让那些曾经劫掠过华夏文明的人失去二次抢夺中华财富的机会。”
这是宁爷最喜欢听到的话了,他大力培养宁琳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古文化的传承留下一个出色的传人,为古文化的传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点头道:“嗯,小辰你的这个说法我很赞同,你的唐韵一定要好好干,努力中华古文化的传播工作做好了,让更多的华人从认识到了解,再到接受,最后爱上这些古文化的遗产,把华夏历史上的伟大文明传承下去。
今天得到的这些东西都是宝中之宝,你回去之后就要利用起来,但是也不要一次性的就投入进去,要循序渐进的来,对观众进行分批投放展览,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和对收藏有兴趣的人进来,对于古文化的传播有更大的作用。
说到这里啊,我还真的有些急着到京城去定居了,你一定要在唐韵给我一个合适的位子,让我这把老骨头也为古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做点事()。这么一来,我对回到京城之后的生活,那就更加的有信心,有希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