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十一之八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十一之八 (2 / 3)
        越这样还越勾人了,瞧不起我乍地?水云庄里多少还有些家底,不至于给不起罢!倩娘本待不想说,若英也在一边软言相求,倒象是李清和若英两口子找她倩娘要钱了似的,倩娘实在磨不开,便开口介绍了起来。

        咱大宋人可不是牧民,弄个帐篷就是家,草是地上长的,毕竟咱们是家耕文化,擅长的就种田,要种田就得有种子、家具、耕牛,还得预下一年的口粮;再说延州是边关,党项人时常过来劫掠,光搭个木头房子让人住下可不够,所以要立寨,这一立寨,光木料一项就不得了。

        本来诸般事情繁琐,倩娘忙不过来的,只是她也没想到投奔过来的人会这么多,本来只想安置好李清嘱她照顾的那些阵亡士卒的家眷,可来的都是苦命人,倩娘又怎么忍拒绝?且人家都是抱着期望来的,不就是想吃饱饭活下来吗?这一下立寨的规模不断扩大,之前李清送的那些钱和财物就显得杯水车医疗薪了,风雨楼可不能和故秦时楼比,没什么家底好倒贴进去。

        初到水去庄,一见这规模,倩娘还很是高兴了一下,只是李清不青接文收让倩娘有些不好张嘴,本待稍后好好劝说下,谁知道一了解李清的家底,才知道他李三郎并非是宝贵逼人,叫倩娘怎么好开口要东西

        离开延州的时候,那个寨子怕不就有二千人了,这一晃过去月余,可能人又增加了不少,这短缺的地方就更加多了,立寨的时候,众人也是满心欢喜的,如现在水云庄里乞颜人一般的高兴,到时候要把人家打发走,让这么多人失望,叫倩娘如何开心的起来?

        李清之前还真想简单了,他知道就算是汴京城外的大宋人,一家子一年几十贯钱,满可以过的不错了,可那是在什么都有的情况下,春耕的种子还是官府派发呢,又不要防?nbsp;不算世袭的勋贵皇亲国戚,要问汴梁城内谁家最风光,毫无疑问是蔡太师家,徽宗皇帝曾前后来到蔡宅八次,其间赏赐更是不可计数,甚至留下赐笔题名,当可算是显赫当世。()

        蔡家有八个儿子,蔡攸、蔡鯈、蔡翛、蔡绦、蔡鞗、蔡(由“攸”与“益”组合)、蔡脩、蔡(由“攸”与“生”组合)。当初在蔡京还未曾发迹时,曾有人问蔡京:“你今后要如何为自家儿子取名?”蔡京答曰:“我今后为儿子取名时,就是要选有关文人之类的字眼,好让他们长大以后当‘文人’。”果然,长子时取名蔡攸。

        蔡京的八个儿子中除了二儿子早夭,再加上最小的儿子年纪尚幼,其他的六个儿子都是学士,而且蔡京的孙子中也有五个人是学士。如果看这到这个记录会有人惊叹蔡京这一家子都是学霸。

        其实不然,除了蔡京之外蔡家第二代中,只有蔡翛是凭真才实学中的进士,其余人都是靠父亲蔡京为相所荫庇或是皇帝赐予的特奏名进士才有的官职。

        看到自家八个娃儿只有一个算是真正的读书人,当初对子弟寄以厚望的蔡京难免不会去寻个算命先生道士什么的问问,有位颇有名气的“半仙儿”曾看过蔡家几个娃的名字,摇了摇头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因为蔡家的几个儿子的名字中均含了“攸”字中的一竖,正由于在“文”与“人”之间插入这么一道墙将单人旁与“文”字隔断。

        蔡京闻此言不以为然,谑笑之:“岂不闻我家三子蔡翛为宋大观三年的进士。”

        那半仙儿又是一笑,言:“三衙内蔡翛因名字中有个羽字,故能飞出人与文之间的墙。”故此蔡京诸儿子中只能出一位中进士的文人,而其他的都不能凭自己的文才考中进士,

        蔡鋆原名蔡(由“攸”与“益”组合),在听了这半仙的话后,越发看自己的名字不顺眼,最后改(由“攸”与“益”组合)为鋆。五子蔡鞗名改名为蔡鈃,其余几个儿子也相继开了名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