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朱元璋:明将之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伦理与人性?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11、朱元璋:明将之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伦理与人性? (1 / 5)
        ——科学大百科!

        “在草履虫试验中,把一颗盐放在培养皿里,草履虫会自觉地远离它,生物学把这个规律叫“趋利避害”。生命面临两个选择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个,是为趋利避害规律。

        补充:自然规律=人性

        公式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连通,使自然规律可以解决人文科学问题。

        自然规律在人文科学的说法是,“人性”,“人的本能”。”——《自然科学价值观》

        ——

        根据趋利避害天性,生物天生就有趋近生存远离死亡的天性。人是生物,人天生就想活下去,而不是寻求死亡。

        那么余光为什么选择死?余光为什么明知道三千打不过十万,还要去打?

        因为,如果不去打,人们会说余光见死不救。余光就是因为见邻居缺钱,不借给邻居钱,才被政敌抓住把柄,被政敌说成“见死不救”,然后发配边疆的。

        发配边疆后,余光决定,不做见死不救的人。

        所以他见张温快死了,立马跑来救援。

        是人们“见死不救”说法的压力,让余光选择了死亡。

        是人们害死了余光。

        然而问题还有更深的层次,那就是,余光不借给邻居钱时,人们为什么说余光见死不救?

        因为想让他救,想让他帮助邻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