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三川军的队伍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七三川军的队伍 (2 / 2)
        他思忖片刻,似乎是在回忆什么,然后说道:“这个一三九团,如果我记得不差的话,应该是从李家钰长官的四十七军下属一零四师之中分出来的,去年李家钰长官奉最高军委会的命令,出川抗战,在和鬼子的连番大战中损失惨重,川军凄苦啊打仗勇猛,偏偏是受人排挤,谁都不待见他们,还是李宗仁长官仗义,今年春天,他们被调到第五战区来,是李宗仁长官亲自下了命令,给他们补充了三千新兵,这三千新兵中,大部分都被补充到其他部队,剩下的组成了之前已经被打残了的一三九团。后来这个团被调到了战区直属的位置,嗯,记得不错的话,就是这个了。一三九团的团长,这个我还真不晓得是谁,不过应该是川军中人,川军仗义豪侠,乃是一等一的好汉子,理当是不难相处的。”

        这时候赵志道的作用便是显现出来了,他就在第五战区,对于战区中的这些事情,非常的精通,但凡是稍微能够露出一点儿端倪来的,他都能说出一个道道儿来。而林晨跟他想必,未免就显得有些稚嫩了,虽然熟知历史大事,但是很多细节的东西却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就像是今天,若是没有赵志道的话的,那么他对这个一三九团根本就是一团雾水,什么都不了解,没有一个事先的准备,到时候见了面难免抓瞎。

        听到李家钰这个名字,林晨眼神一顿,变得飘忽起来,轻声喃喃道:“一三九团,李家钰的,川军吗?”

        说起来,李家钰在当时,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李家钰是四川小军阀,从邓锡侯部分裂出来以后曾任四川边防军司令,参加了历次川军内战和剿共战争,极盛时所部有18个团,川康整军会议时被缩编为国防军1o4师。后扩编为2个师的47军。

        当然,他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并且被林晨所知,绝对仅仅是因为他的军阀身份,而是在于他的第二重身份——抗战英雄。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李家钰立即电告南京政府请缨杀敌,当时,**军委只要父亲带一个师出川,但他坚决把47军两个师都带上了抗日前线。

        李家钰出川时赋诗一: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当年9月,47军编入第22集团军,从西昌徒步北上,辗转跋涉4o余日,到达山西前线。北方一片冰雪,47军官兵仍单衣草履,武器全系川造的破旧枪炮。

        1938年2月,日军在飞机、坦克及炮火掩护下进攻东阳关,想一举驱逐驻守长治的47军,进而扫平山西。李家钰亲临前线指挥,率部殊死搏斗,**中央通讯社报道,“在长治城中,全团殉国死节,子弹完后,继以枪头拳脚与敌巷战肉搏,毙敌达两千左右”。

        1938年春,李家钰在国共合组的“第二战区东路军”总、副指挥朱德、彭德怀统一指挥下,率部在东阳关、长治一带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入侵部队下原熊弥的1o8师团1o4旅团(一万多人兵力)激战两役。长治保卫战中,李家钰军1o4师312旅624团据城死守两昼夜,在日军飞机、大炮轮番轰击下,北门陷落,官兵奋勇对敌展开肉搏巷战,毙伤敌寇一千余人。此役李家钰部营长杨岳岷、连长杨显谟、夏抚涛、陈绍虞、黄高翼等壮烈殉国,副团长杜长松负重伤。东阳关之战,营长周策勋殉国(以上伤亡者除杨岳岷、夏抚涛两人外,皆蒲江县人)。李家钰部对日军初战虽挫敌凶焰,然官兵伤亡亦逾千人。后黎城县政府在东阳关建“川军抗日死难纪念碑”,以抚慰忠魂。同年3至5月,李家钰奉命率四十七军,在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配合下,连续猛攻并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晋南平6、芮城、安邑等县城及原八路军据点多处,战绩卓著。

        1939年冬,李家钰积功升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统辖陈铁的十四军、高桂滋的十七军、四十七等三个军七个师兵力。194o少先队员扫墓年春,李家钰得悉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由武乡赴洛阳开会途经其驻地时,曾派兵一个连前往迎接并设宴款待。当晚,朱德就团结御侮,抗日及民主等问题,同李家钰促膝磋谈至深夜,当时,第一次****刚刚过去,朱德举杯问道:“其相兄,他**若奉命与我军兵戎相见,你当如何”。李举杯道:“我当效晋文公退避三舍,再战”两人相视而笑。次晨,朱德一行跨越晋(城)博(爱)公路日军封锁线时,李家钰为安全计,增派一个加强连,掩护朱德**境。

        194o年4月,李家钰指挥47军及三支抗日游击队,在晋城以南天井关一线,予进犯日、伪军以重大杀伤,毙伤敌一千多人。所部1o4师曾一度克复陵川县城。

        194o—1944年春,李家钰部担负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一带黄河防务。此期,李家钰曾多次派出部队配合八路军及抗日游击队,渡河北击晋南一带日军,毁堡毙敌,夺获武器装备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家钰亲字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十四个字,以明为国报效之心志。

        时已丧失战争主动权的日军,为配合其**战场作战,实施“打通大6交通线”战略,乃于1941年初在晋豫战场集糜集四个师团(包括一个坦克师团)、四个独立旅团、一个骑兵团共十四万人的重兵,对我动“中原会战”。。.。

        更多到,地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