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 绸缪 (2 / 2)
等办完这几件事,天都快亮了,杨霖顾不上哈欠连天,又叮嘱了李孝恭、侯君集和刚刚赶到的盛彦师、牛进达、张亮等人几句,就带着李秀宁、雄阔海、周大虎和亲兵营往东都跑。
鲁山到东都有三百多里路,正常情况下就算急行军也得耗时三天多,可是杨霖急啊!这年头别说电话电报了,就连曾在各种评书、小说里耳熟能详的“八百里加急”的驿传在这年头也远没实现呢。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了传递公文和军情的机构,称之为“邮”,秦统一之后在交通干线上设置的“亭”兼有公文通信功能。到了汉初“改邮为置”,公文和军情才由人力步行递送改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传递区间由春秋时的五十里扩大为三百里。而真正的意义上的驿站制度到了唐朝才逐渐成熟,而当时最紧急通讯的时间要求也才是日行五百里。而大隋虽也建有驿馆系统,但无论是规制、编制、间隔以及接力传送的制度都很不健全,公文和军情能送多快全靠信使的责任心和运气——要知道就算是骏马能够全力奔驰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这一路上没有驿馆可以换马,就算把马累死了一天也跑不了两百里地。而且现在大隋的统治机构基本瘫痪,驿馆也不例外,这就使得杨霖更没法及时了解远方的军情了,说不定这会工夫王世充都偷袭东都得手了,他还傻兮兮的往那跑自投罗网呢。
为了不错过东都方向的信使,杨霖兵分两路,让周大虎带着两百人携带他的亲笔信经犨城、郏城、阳翟从东线回东都,他则走经汝南、承休到东都的西线。就这么连跑带颠的走了一天一夜,可算他运气好,在距离承休几十里的官道上堵住了一队房玄龄派来的信使。
一看到这队信使杨霖心里就咯噔一声暗叫不妙。这是为啥?先不说这队信使一人三马还跑得马吐白沫人翻白眼,可见是军情紧急得要火上房,且看带队的小头头是谁就知道老房有多上火了——这位似乎刚从马背上摔下来、腿瘸着,脑袋上还冒着血的小个子,那可是老房的小舅子卢少陵!老房怕老婆几乎人人皆知,而这位卢少陵卢老兄,就是老房畏之如虎的那位正室夫人卢氏唯一的亲兄弟、范阳老卢家这一支这一代唯一的男丁!老房怕屋及乌,平常要是不小心伤了这位卢老兄的一个汗毛,卢氏都能让他跪三天搓衣板,这回老房要不是情急乱点兵,要不就是把这个小舅子派出来避祸,反正指定没好事!
杨霖战战兢兢的从卢少陵手里接过一大摞信件,拆开一封一看,却是他老丈人李密写来的。
当初杨霖刚拿下金墉城的时候,皇帝下旨把他臭骂了一顿,王世充趁机给他提出来个东西并进、夹击瓦岗的主意。杨霖当时就觉得王世充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就让祖君彦给翟让和李密各去一信,让他俩有话好好说,别为了分赃不均大打出手让外人占了便宜。翟让收到信之后没理这茬,可李密就不一样了。此人疑心最重,收到杨霖的书信后第一反应就是他这个便宜女婿看翟李二人痛打宇文化及这只落水狗捞足了油水,心里痒痒也想趁机插一脚。可是暗中派人打探一番之后发现情况不对劲,杨霖就提了这么一嘴之后便没了动静,一心一意的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对于东边的战事连瞅一眼的兴趣都欠奉,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密把杨霖那封信翻过来覆过去的都快看烂了,隐隐发现其意所指便在王世充头上。有了特定目标,李密又加派人手把王世充查了个底掉,这下子王世充那点心思李密就一清二楚了。
他原计划调动大军北上鲁郡和琅琊,不能让宇文化及的好处都被翟让抢去了。不过现在王世充横插一杠子,不管其意如何,李密总不能冒后路被断的风险,但又经受不住那两个郡地盘的诱惑,于是他盯上了沛县和滕县。随即李密调兵十五万东进彭城,一战便驱逐了王世充拿来凑数的少量守军,占领了上述两县,然后就按兵不动了。
十五万大军待在沛县和滕县不挪屁股,一边让正跟宇文化及打得热火朝天的翟让后颈发凉,一边让跃跃欲试的王世充为了难:一旦他轻兵突袭梁郡,这十五万大军杀个回马枪怎么办?光凭一个萧县在手他也没把握拦得住啊!可他要是不动,战机转瞬即逝,光指望王世恽的南路偷袭也不靠谱啊!
王世充在萧县徘徊三日,还派兵试探性的打了沛县两下,结果李密重兵在握却固守不出,显然是跟他耗上了。
李密耗得起,王世充可耗不起。他一咬牙一狠心,还是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出兵!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