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长安内外乱纷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章 长安内外乱纷纷 (1 / 3)
        兴平二年夏,长安城以东七八里处,一支五十余人的马队顺着官道而来。为首一人穿着浅灰色的袍服,头戴一顶灰白色的帷帽,把整张脸遮挡得严严实实,不过从其身形看来,应该是一位妙龄女子。

        经过一座小山坡的时候,这女子策马奔了上去,极目向前方眺望。

        只见大路边的荒地里面,随处可见被胡乱抛弃的饿殍,很多尸体已经腐烂,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气。无数衣衫褴褛的百姓迈着沉重麻木的步伐,正向着前方的长安城接近,他们对路两边的尸体置若罔闻,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一头倒地死去,后面的人熟视无睹地踩过他们的尸体继续前进。没有人在乎别人的性命,大伙儿都抱着一个念头:听说朝廷在长安城外开棚施粥,只有赶到长安城下才有活路!

        几年开春之后,陆陆续续下了好几场雨,三辅之地的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以为会引来一个丰收的年头。只可惜好景不长,进入三地月之后,再也没下过一滴雨,关中各处赤地千里,田地龟裂,地里的庄稼也

        无不化为枯草。一时间粮价飞涨,斗米数万钱,无数百姓卖儿鬻女,甚至多有易子而食的惨事发生。

        俗话说祸不单行,因为太过干旱,稍有一丝火星就会引发大火,近来长安周边发生了数十起大火,就连几座县衙的粮仓都不慎失火被焚毁,原本还能开仓放粮支撑几日,这下子什么都完了,走投无路的百姓们铤而走险,开始哄抢各地豪门大户,完事后一把大火付之一炬。消息传进长安城,朝廷为之震动,大臣们纷纷劝谏放粮赈灾,生怕出现第二个黄巾军。

        奈何李傕郭汜把持着朝政,整日里醉生梦死,哪会去管蝼蚁小民的死活。最后还是天子主动登门,再三请求之下,李郭二贼才勉强答应开仓放粮。十日前,朝廷开始在长安城外开棚施粥,早晚各一次,虽然粥水里的粮食少得可怜,而且泥沙混杂,但是总算是给了嗷嗷待哺的百姓一个希望,于是各处百姓蜂拥向长安城,短短数日时间,城外聚集的百姓就不下三十万。为了防止饥民冲入城中,城门早已紧紧关闭,每日施粥的时候,才会用吊篮把人和粮食缒到城下。只是如此一来效率未免大大降低,来到城下的百姓又日益增多,为了抢夺一碗粥水,往往会打得头破血流,死

        伤者不胜凡几,甚至有饥民试图冲击城门,却被城墙上的西凉军断然射杀,这才没有出现饥民全体攻击城池的事情。

        西凉军裹挟天子进入长安的之后,俨然把自己当成了长安城的主人,横征暴敛可谓是平常之事,稍有反抗就会被他们屠灭满门,四处掠夺了无数的钱粮,就连长安城的官仓彻底霸占,里面囤积的足够三十万人吃半年的粮食也都成了西凉军的‘私产’。连续数日的开仓放量,导致粮仓里的粮食急剧减少,看守粮仓的杨奉大为心疼,于是向李傕提议每日只施粥一次。

        杨奉本是黄巾军余党白波贼寇的渠帅,后来投靠了李傕,被任命为兴义将军(杂号将军,从五品),平时颇为信任。李傕然其言,在朝廷上宣布粮库将罄,改为每天午时施粥一次。此举引起轩然大波,众臣无不反对,天子也表示反对,郭汜害怕引起众怒,走上董卓当年的老路,于是也站在了众臣那边。李傕不得不暂且熄了这个念头,随后就去和郭汜理论,结果却争吵起来,二人互相揭对方的隐.私,差点就当场动手。另一位西凉军的大将樊稠早有取李郭二人而代之的想法,这时趁机在其中左右挑拨,还暗地里制造了

        几起针对李郭二人下属的袭击事件,使得二者之间的冲突猛然加剧,已经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危险境地,随时都会大打出手。

        灰衣女子看着眼前的惨状,不禁黯然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唉…这纷乱不休的天下,何时才能恢复和平盛世呢?”说罢,她轻提缰绳下了小山坡,继续带着队伍向前而去。

        路边的百姓们早就饿的麻木不仁,对这支马队毫无兴趣,目光呆滞的望着对方越去越远,自顾拖着蹒跚的步伐慢慢跟了上去。

        盏茶时间过后,这支小马队来到了长安城外,看着城下人山人海的饥民,人人都大吃一惊。

        一名黑衣壮汉低声道:“夫人,城外的饥民也太多了,咱们是否先在远处歇息,夜里再想办法潜入城中。”

        灰衣女子抬头看向城墙上方,只见大队的西凉军士卒手持弓箭严阵以待,只要有人稍稍接近城门,他们二话不说就会放箭射杀。她仅仅看了一会儿时间,就有数十人被拥挤到城门附近的饥民被射杀,周围的人却熟视无睹,只是盯着城头,期待着城内施粥的人能

        快点出现。她黯然叹了口气,什么话都没说,策马向旁边的林子走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