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平津失守 (5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六章 平津失守 (5 / 5)
        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兼),下辖三个师,即125师(师长陈鼎勋)、126师(师长黄隐)和127师(师长陈离)。

        以及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下辖二个师,即第104师(师长李青廷)和178师(师长李宗舫)。

        接到川军出川通报的刘亦诚司令,却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在另一个时空,这支北上抗日的川军,成了臭名昭彰的“匪军”,该集团军还没出川,就想到了留守的问题。

        比如第四十一军,就留下了123师看守涪城,后来又为了保证该军北上抗日的补给问题,该师又派出了369旅,留驻陕西西乡,成了西乡兵站与运输中转站。

        而第四十五军,也是有样学样,留下了126师看守广元,另派独立17、18两旅,以及一些地方的民团,沿途设立兵站和后勤补给点。

        在另一个时空,李家钰的四十七军,本该驻防在大凉山的西昌一带,然而由于某个小蚂蚁的蝴蝶效益,导致该支军队一直留在了涪城,而原本该驻防于涪城的四十一军,却随邓锡侯将军去了陇南县。

        若按另一时空的演变,二十二集团军的破事还没完。

        一行七八万人的川军部队,刚从四川跋涉到西安,正准备开赴山西时,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又被南京军委以另有重用,从该集团军拉了出来,留驻在长治一带,导致该部川军严重缩水,到了太原时只有五万多人马。

        真正让刘司令受不了的是,这五万多川军将士,可算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他们在刚出川时就被谣言蛊惑了,居然相信“到西安补充装备”,因此纷纷将枪支埋藏起来,作为日后“重起炉灶”的本钱,从而将破旧不堪的枪支带走充数。

        然而,该部川军到了西安后,又没得到及时的补充,以至到了山西时兵不像兵、官不像官,直令人怀疑他们是土匪下山,阎锡山只拿出20支**搪塞,导致川军用极差的武器,与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

        更离谱的是,该集团军进入二战区后,南京军委发了一笔兵站费,但邓锡侯用人不当,任高参刘精一为兵站分监,这厮待战事一爆发就逃之夭夭,将这些军费装入他私人的腰包,导致前线官兵缺医少药,连粮食都无法保证。

        该部军队只能“就地征发”,如同土匪抢劫一般,让川军的名声臭不可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